海上低渗透油气田开发

搜索文档
打通低产海洋油气井增产“高速路”——探访我国首艘集成式大型压裂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9 00:15
国家战略与行业背景 -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强调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装备制造自主化 以提高能源自给率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 - 中国海域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千米 海洋油气已成为国家能源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 [8] - 海上低渗透油气田(渗透率低于50毫达西)规模大分布广但动用程度低 是海上油气生产的重要潜力储备来源 [8][10]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国内首艘集成式大型压裂船"海洋石油696"由中船集团上研院设计 专为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打造 具有高度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优势 [7] - 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自主研制电驱压裂橇等压裂装置系统 使船舶最大输出功率达25000水马力 支撑剂存储超600立方米 每分钟泵注12立方米砂浆 [14] - 采用全电驱驱动方式和集成化设计理念 通过优化装置结构与材质 仅用5台5000型压裂装置实现25000水马力功率输出(传统需12台2000型装置) [12][14] - 创新"叠层式"设备布局:海水过滤系统和混配系统置于平台甲板 压裂泵组和混砂系统置于主甲板 滚筒和酸橇置于上甲板 砂罐和斗提机贯穿多层甲板 [15] - 通过三维建模优化集成化布局 相较传统设备减少7台压裂装置 缩短设计建造周期 [15] 作业效率与经济效益 - 船舶长99.8米 型宽22米 型深9.9米 采用加大加深船体设计 为搭载先进设备和作业物资提供空间保障 [12][15] - 省去传统钻井平台压裂所需的装备吊装连接调试拆卸等流程 实现"到位即工作 收工快撤离" 显著缩减作业工期并节约成本 [18] - 可满足全海域大规模压裂作业需求 对改变传统海上压裂作业模式和打破海上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困局发挥积极作用 [18] 安全与智能化 - 配备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 依托智能机舱系统和智能航行系统等子系统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数字化显示及智能预警 [17] - 操作人员可在控制室完成设备操作 避免暴露于高压环境(压裂液泵注压力达数十至上百兆帕) 大幅降低安全风险并节约人力投入 [16][17] - 智能机舱系统通过算法评估设备健康状态并提前预警故障 实现预测性维护 保障航行安全并降低运维成本 [17] 应用规划与产业意义 - 目前正在进行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压裂系统调试和海上航行试验 全面验证设计功能以达到交付状态 [18] - 投入运营后优先在渤海油田(如渤中25-1渤中19-6等项目)进行设备磨合 随后在渤海及其他海域开展压裂作业 [18] - 填补中国海上油田压裂技术和工程空白 对推进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