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泰安市审计局深入推进“经济体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05 06:22
审计监督机制建设 - 充分发挥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优势 持续巩固拓展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 基本形成与党对审计工作部署要求相匹配的党委审计委工作规则 [2] - 构建以重要会议筹办 重大事项报告 重要事项督办 成员单位联系等为主体的党委审计办工作运行机制 [2] - 扎实推进审计全覆盖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审计监督定位 突出审计监督重点 [2] 审计重点领域 - 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强化重大战略 重大举措 重大项目审计 [2] - 围绕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强化国有资金 资产 资源审计 [2]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强化重点民生领域审计 [2] - 围绕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强化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审计 [2] 审计工作质效提升 - 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 坚持对标省厅 市县联动 细化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2] - 推进智慧赋能 强化大数据审计应用 建立攻坚团队营造创优引领氛围 [2] - 深化改革创新 锚定质量标准 突出重点环节 实现全过程控制 全流程做实 全要素保障 [2] 财政管理与发展成效 - 财政管理总体稳健 发展动能稳步增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3] - 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 坚持登高望远 奋力争先主旋律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审计问题整改机制 -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立足实际靶向施策 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审计建议 [3] - 加大审计整改督促力度 推动问题逐项整改 抓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3]
海南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探索建立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5:38
海南自贸港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 海南自贸港正全力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1] - 海南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已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4个20万吨级泊位即将投产,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将跃升至550万TEU [1]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已登记国际船舶64艘,累计为外籍船舶免税超11亿元人民币,吸引近千家航运企业集聚 [1] 航运政策与制度创新 - 海南内外贸同船加注已完成26单,首创"全岛一港"注册等10余项制度创新,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航运服务体系 [1] - 海南正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扩大"国际中转"业务试点范围 [2] - 推动航运业的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和制度创新,全省港口同步推进数字化改造 [2] 航线网络与国际合作 - 海南初步构建起覆盖东盟十国及南亚的密集航线网络,美西、美东等直航航线填补了海南洲际运输空白 [1] - 洋浦港已与阿布扎比港、新加坡港等5个国际重要港口签订合作协议 [1]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双碳”引领,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新华日报· 2025-07-01 21:42
绿色化工园区建设 -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入选2024年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名单 园区始建于2003年 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 现有企业60余家 [1] - 园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 聚焦"清洁生产 标杆培育 智慧赋能"三大任务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1] 清洁生产体系创新 - 系统重塑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体系 从简化审核流程 优化评价体系 建立审核平台三方面入手 [2] - 2022年获批国家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2024年通过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改委评估 [2] - 简化清洁生产审核流程 将传统7大阶段35个步骤简化为3个环节 提高审核效率 节省审核费用 [2] - 建立《园区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选取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一 二级指标 科学设置权重和标准值 [2] - 搭建清洁生产审核平台 嵌入智慧园区管理平台 构建"企业填报—园区初审—专家审核—问题反馈"全流程线上闭环 [2] 绿色企业培育机制 - 构建"准入—培育—示范"阶梯式发展体系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3] - 出台《入园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严禁工艺落后 高风险 高耗能 高污染项目入园 优先布局有机新材料 生物医药 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 [3] - 在全国化工园区中率先全面推行ESG实践 邀请罗兰贝格专家团队开展专题培训 [3] - 开展"绿色示范企业培育"行动 "十四五"以来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 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项 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2家 省级绿色工厂5家 宿迁市"绿色标杆"示范企业5家 [3] 智慧园区建设 - 深度融合物联网 AI 区块链等技术 构建"空天地一体 全要素联动"智慧管理体系 [4] - 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名录 智慧园区平台项目获"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分赛优胜奖 [4] - 构建立体监测网络 建成大气监测体系 安装污水在线监测设备300余台 雨水在线监测设备180余台 地表水监测站5个 [4] - 建成环境检测中心 配备设备100余套 可实现109项CMA认证项目检测 [4] -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接入环境指标传感器800余个 对污水 雨水 废气排口及管网实施全流程监管 [4] - 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 获批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 建立能源管理系统 动态监测企业水 电 气使用情况 [4] 园区发展成效 - 实现重大环境风险"零发生" 群众环保投诉数量大幅下降 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5] - 近3年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全区 全市占比分别达75% 50%)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全区 全市占比分别达60% 2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