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立法:三份草案持续关注智慧监测预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09:49
立法背景与必要性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 立法进程处于"快车道" 此前已在2024年9月和2025年6月进行两次审议 [1] - 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制度协调衔接等方面短板 需针对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2]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于2003年 法律位阶为行政法规 规定内容较宽泛 需专门进行制度完善 [2] 法律适用关系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度框架基础上作针对性规定 应对事件时优先适用本法 [2] - 传染病防治法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有专门规定时优先适用 但对应对体制、程序等规定较为简略 [3] - 草案三审稿进一步明确与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之间的适用关系 [4] 监测报告制度完善 - 三审稿重点完善监测报告制度 建立覆盖医疗卫生机构、学校、车站等场所的监测哨点网络 收集症状、异常健康事件等信息 [6][7] - 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 [8][9] - 增加跨部门、跨地域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部门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 [8] - 明确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时应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向疾控机构报告 [8] 科技应用与智能化建设 -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捕获传染病疫情异常信号 构建算法模型预测疫情趋势 [9] - 健全智能信息管理体系 依托公安、医疗、药监等多部门大数据平台实现早期筛查预警 [10] - 国务院要求加强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 [10] 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建设 - 超大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成为政策重点 需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水平 [5] - 韧性城市建设需统筹发展和安全 提升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提交三审,拟规定建立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新京报· 2025-09-05 10:0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修订内容 -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第三次审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 该草案在二次审议基础上根据各方面意见进行修改 [1] 监测与报告机制建设 - 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 [2][3] - 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监测信息共享 明确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可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报告 [3] - 完善监测报告制度 县级以上政府需为城乡社区提供必要支持和保障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2] 立法意见征集与采纳 - 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收到160人次提出的293条意见 主要涉及加强监测报告规范应急处置措施完善保障措施 [2] - 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 耿福能寿锡凌等代表参加座谈会 于洋翟志海等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出意见 [2] - 部分意见建议经研究予以采纳 草案二审稿已体现相关修改内容 [2] 应急处置与法律衔接 - 加强应急处置工作总结 要求地方政府在事件结束后及时总结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2] - 进一步明确本法与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的适用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