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融合

搜索文档
被“嫌弃”的35岁+汽车人?
创业邦· 2025-07-28 09:00
35岁职场危机现象 - 35岁成为中国职场分水岭,职场评价标准从专业能力转向年轻化,导致资深从业者面临"思维固化""精力不济"等标签 [5][6] -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设立的35岁报考门槛是制度性源头,后续被企业广泛效仿形成集体认知 [8] - 互联网行业快节奏、高强度工作模式(如996文化)深化了35岁危机概念,拼多多员工年龄中位数29.6岁,字节跳动平均年龄27岁 [9][11] 汽车行业年龄包容性特征 - 汽车行业35岁危机相对缓和,生产制造端对年龄包容性最强,四五十岁技术工人仍受欢迎 [13] - 研发体系中普通工程师年龄门槛38岁左右,高级专家或总监级人才放宽至45岁,CEO等高管岗位50岁以内属当打之年 [13] - 造车新势力招聘风格接近互联网企业,倾向年轻候选人,传统汽车行业对资深技术人才年龄限制较宽松 [13] 企业用人逻辑核心矛盾 - 35岁以上员工面临能力与角色错配问题,若长期停留在执行层则竞争力下降 [16] - 35岁+员工薪资是应届生2-3倍但创新产出未必成正比,家庭责任导致难以适应高强度工作模式 [16] - 经济环境下行导致企业招聘更谨慎,岗位需求缩减促使企业优中选优 [16] 车企打破年龄歧视的实践 - 长城汽车2025年启动"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放冲压工艺开发、技术研发等多岗位招聘 [18] - 小鹏汽车员工结构多元化,包含60-70岁以上员工,董事长何小鹏认为资深员工行业经验能放大企业价值 [20] - 小鹏汽车推出退休福利计划,为工作满5年/10年并退休的员工提供纪念股票等福利 [20] 行业人才价值重估趋势 - 35+从业者经历完整产业周期,其工艺know-how、供应链协同经验等成为车企技术变革期关键竞争力 [20] - 汽车产业人才评价体系趋向成熟,资深从业者价值被重新发现,对建立可持续创新生态至关重要 [21]
新闻1+1丨城市更新如何因地制宜?这两个地方“做对了、做好了”
央视网· 2025-06-04 22:12
城市更新行动指导意见解读 - 政策明确8项主要任务 聚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 - 老旧街区厂区改造需解决运营难题 核心在于精准把握本地群众需求(篮球场/高品质商业等)[1][3] 城市更新运营关键要素 - 业态需多元化融合 包含娱乐等复合功能以吸引年轻群体[3] - 强调功能复合性 避免单一商业改造 需结合首发经济等本地特色经济[6][10] - 成功案例(首钢园/798)特征:新旧建筑融合 整体园区更新 开放公共空间设计[7][9][10] 因地制宜实施策略 - 物质环境更新需保留本地文化形态 实现新旧融合[4] - 业态更新需突出原创性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6] - 动态更新机制至关重要 通过周期性活动(周/月)维持场所吸引力[10] 政企协作模式 - 政府需提供功能调整政策及税收优惠等引导性支持[11] - 市场化运作保障活力 企业能快速响应地方需求[13] - 需协调复杂产权关系 鼓励产权方及社会资本共同参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