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世界交替

搜索文档
让-保罗·杜波瓦:在最后,命运的虚无将我们啮尽
新浪财经· 2025-06-12 12:44
小说主题与结构 - 小说《每个人》以法裔加拿大人保罗·汉森为主角 通过其跨越大洋的两段人生经历展现分裂与对抗的主题 包括在法国左翼热潮下的成长与家庭分离 以及在加拿大担任公寓管家二十六年后因意外伤人入狱的遭遇 [5][6] - 小说采用现在进行时的回忆录形式 通过主角在牢房中的精神滞留与回忆交织 深入探讨个人与时代价值观的冲突 根源可追溯至1955年法国社会革命前夜的出生背景 [6][8] - 书中反复使用"消化"一词隐喻现代机器化社会对个体的吞噬 从监狱到精英公寓均被描绘为"巨兽" 剥夺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与尊严 [11][12] 人物塑造与经历 - 主角保罗·汉森出生于法国图卢兹 父亲是丹麦传统牧师 母亲是先锋艺术影院继承者 家庭因1968年五月风暴等社会变革而分裂 父母离婚后父亲前往加拿大传教 [5][6][8] - 保罗成年后追随父亲移居加拿大 目睹父亲从牧师沦为赛马赌徒并离世 自身担任蒙特利尔精英公寓管家二十六年 因服务虔诚与新任业委会主席冲突 最终因故意伤害被判两年监禁 [10][11][12] - 保罗的妻子为印第安原住民 深受自然崇敬与宗教影响 但意外离世 其人际网络与价值观在新世界伦理中逐渐失效 [12][14] 作者背景与创作关联 - 作者让-保罗·杜波瓦曾为法国记者 拥有社会学背景 1980年代以《新观察家》记者身份在北美生活十五年 早期创作基于此经历的散文集 [3] - 杜波瓦将美国形容为"容许有害思想外来物种自由游荡的动物园" 其小说角色均命名保罗 旨在讲述"拒绝权威强加于人"的男性故事 融入自身驻外观察 [17] - 作者2004年小说《一种法兰西生活》同样以保罗为主角 但人物应对生活态度不同 保罗·布利科随遇而安而保罗·汉森积极对抗 两者均反映法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变迁 [19][20][22] 社会与时代背景 - 小说深度关联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 电影业卷入变革 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等影响艺术与思想潮流 导致家庭与价值观分裂 [8] - 加拿大魁北克塞特福德矿城被描绘为工业化掠夺后的破败废墟 技术侵蚀下传统宗教与自然崇敬失效 体现新旧世界交替的虚无感 [10][14][15] - 通过左翼批判视角讽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任总统与社会生态 与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类似 呈现六十余年法国社会碎片化图景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