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文明观
icon
搜索文档
擘画上合组织发展新蓝图
经济日报· 2025-08-30 23:20
安全合作内涵持续丰富 - 上合组织因安全需求而成立并发展 优先合作方向是维护地区安全 已形成机制化建设成果[2] - 从传统安全成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 2004年设立地区反恐机构 与秘书处同为常设机构[2] - 创造性提出新安全观与合作理念 包括2014年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2022年全球安全倡议[3] - 形成四大安全执法部门领导人会议机制 涵盖国家安全、防务安全、安全司法和安全执法合作[4] - 组织实施"天山""东方""和平使命"等系列联合演习 2024年在中国新疆举行"反恐协作—2024"联合反恐演习[4] - 研究将地区反恐机构升级为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综合中心 并设立信息安全中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和禁毒中心[5][6] 经济合作空间积极拓展 -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 同比增长10.7%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稳步上升 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8] - 2024年1-7月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5197亿美元 同比增长2.7% 创历史新高[8] - 中国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8]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各类投资存量逾1400亿美元[9] - 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突破万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超6800亿美元[9] - 投资结构优化 新增农产品深加工、绿色能源、汽车制造和物流运输业等投资热点[9] - 建立中国—上合组织大数据中心及4个分支机构 培训数字技术人才770余人次[10][11] 人文交流合作成果 - 形成完善的人文合作机制 包括元首峰会、总理会议、部长级会议和司局级工作组[13] - 开展主题年活动 2021年文化交流年、2023年旅游年、2024年生态年、2025年可持续发展年[13] - 上合组织国家有140多个文化历史遗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4] - 2023-2024年中国派遣医疗团队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2000例[14] - 上合大学由成员国遴选院校组成跨国网络 中国20所院校与约60所高校促成1200多名学生交流[14] - 专业方向扩展到11个 培养层次从硕士研究生扩展到本科生和中职学生[14]
人工智能推动人类新文明观的形成
经济观察网· 2025-07-10 06:51
人工智能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影响人类生活生产和文明发展的各个维度,与印刷术、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等技术革命一样具有转折性作用 [2] - 人工智能的发展源于20世纪40年代关于神经网络的研究,直到2017年大语言模型架构问题解决后才被广泛热议 [2] - 语言是人工智能进步的核心要素之一,不同语言在AI应用中的效果不同,中文因其象形文字特性在视觉思维培养和审美方面具有特色竞争力 [3]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对文明的推动 - 数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对未来的新文明观形成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传播空间和便利 [3] - 数字技术的传播价值源于人类的现实世界,东西方文明如孔子、苏格拉底等思想在新技术背景下被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3] 人工智能的人文伦理挑战 -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AI幻觉、虚假信息、虚假数据等问题,学者正在研究技术与价值、伦理对齐的问题 [4] - 人工智能的主体性问题引发讨论,AI依赖概率统计生成内容而不具备人类的主体性,这可能导致人类面临心理压力 [4] - 对话型AI的兴起引发人类生存危机的讨论,《论语》中的"仁义礼智"等价值为科技社会提供了人文学应对资源 [5]
环球圆桌对话:在制度化中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环球网· 2025-06-24 22:56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植根于六国长期合作的共同理念和价值 [1][2] - "中国—中亚精神"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理念支撑,中亚各国元首一致同意强化合作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 [2] - 中国与中亚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中国—中亚精神"凝结着双方对发展的普遍共识 [2] 中国—中亚合作的制度化进展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原则固定下来,标志着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 [3] - 中国—中亚机制实现制度化,建立常设工作机制,超越一般双边关系组合,获得更多整体性与稳定性 [5][6] - 中国中亚合作经历五波发展浪潮,从建交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再到"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战略对接,逐步实现制度化 [6] - 中国—中亚机制涵盖元首会晤、外长对话、秘书处协调等机制化安排,形成覆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多维度的合作体系 [7] 务实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 六国元首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先方向 [3] - 中方宣布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愿同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最新技术成果 [3]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合作,加快5G、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落地 [12] - 中吉乌铁路项目、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合作项目加速实施 [10] 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 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地方合作、人员往来、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新合作成果 [4] - 中方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4] - 六国元首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 [4]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义 -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其他区域合作产生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国家携手合作 [4] - 中亚地区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为全球实践树立示范样板 [5] - 中国—中亚机制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确定性,为新型国家间关系和地区合作贡献新范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