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零协同

搜索文档
苏州相城企业联合极氪汽车,向更多主机厂进发!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13:45
作为近年来重点布局的产业之一,相城区智能车联网(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在智能驾驶、智能座 舱、汽车电子、传统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与代表性产品,形成了企业集聚、配套完 善的产业优势。 润芯微入围了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企业在智能汽车方面的业务能力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域 控制器、操作系统、车载物联等等。目前,润芯微已与上汽、北汽、东风、广汽等多家主机厂建立了合 作关系,多个项目均已定点量产。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当下民用领域最复杂的产品之一, 一辆汽车上万个零部件,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多,极其考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近日,汽车产 业"整零协同"专项对接活动在宁波极氪工厂举办,旨在搭建跨区域合作桥梁,推动零部件企业与整车龙 头精准对接。相城区11家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会,围绕制造需求、技术创新等深入交流,助力形成产 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新格局。 "我们已经实现了整个座舱系统的自研,能够根据车企的具体要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在这个领域我们 的市场占有率近半,也是国内外多个主机厂的优秀供货商。"活动中,相城的众多企业与极氪汽车围绕 零部件供应展开深入 ...
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 重庆加速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15
产业集群发展 - 重庆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思路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 - 形成以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为龙头,10多家整车企业协同发展的整车体系 [2]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系统、十二大总成、56个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2] 技术创新突破 - 拓普汽车采用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使铝后副车架减重30%以上 [1] - 博世氢动力系统推出300千瓦氢动力模块,支持49吨重卡翻越天山 [2] - 氢燃料电池充能仅需10多分钟可实现600多公里续航 [2] - 弗迪刀片电池、青山工业多合一电驱等技术位居全国前列 [2] 智能化制造水平 - 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 [1] - 工厂采用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 [1] - "光伏+造车"零碳工厂项目年发电1584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3284吨 [1] - 建成349个汽车行业数字化车间和52个智能工厂 [3] 氢能技术应用 - 博世氢动力模块可适配4.5吨至49吨冷链物流车、环卫车及干线重卡 [2] - 氢动力系统在18个省份开展示范运营 [2] - 氢燃料电池在高海拔、低温环境中保持良好性能 [2] 产业生态建设 - 加快建设"便捷超充之城",实现所有乡镇街道超快充设施全覆盖 [3] - 完善物流、金融、检验检测等服务体系 [3] - 实施"渝车出海"行动,产品销往164个国家和地区 [3] 产能与增长表现 - 2024年重庆市汽车产量达2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5万辆 [2] - 2024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
晚点独家丨上汽按 “上、下车身” 整合零部件企业,加强与内部整车企业的协同
晚点LatePost· 2025-05-22 05:45
上汽集团零部件业务整合 - 上汽集团正按照"上车身"与"下车身"将零部件企业整合为两大主体 [3] - "上车身"以延锋为主 范围囊括车身 内外饰与智能座舱 [3][4] - "下车身"由上海汇众 联创汽车电子及其子公司创时智驾 擎度科技等整合为新底盘公司 [6] 整合目标与方式 - 整合行动围绕整零协同展开 减少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博弈 [2][4] - 整合不一定以组织合并形式 但会在项目沟通上做更密切连接 超越普通甲乙方关系 [4] - 零部件企业需拿出最好技术 最新解决方案支持整车企业 实现"整零同" [8] 智能底盘技术应用 - 新底盘公司负责人为原上汽集团研发总院院长芦勇 [6] - 计划推广智己品牌首发的"灵蜥数字底盘" 集成后轮转向 电控悬架等技术 [6][7] - 后轮转向技术可缩小转弯半径 保持车身稳定 目前主要在20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搭载 [7] 整合背景与行业趋势 - 上汽整车业务毛利率仅3.86% 零部件业务毛利率17.91% 低于比亚迪汽车业务22.31%的毛利率 [7] - 汽车行业步入淘汰赛阶段 整合聚焦已成为主流趋势 [8] - 吉利整合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与动力电池 比亚迪合并辅助驾驶自研团队并整合智能座舱 [8] 前期整车业务整合 - 上汽已对整车板块进行整合 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业务 [6] - 大乘用车业务整合乘用车公司 研发总院 零束科技 上汽国际和海外出行五大主体 [6] - 大乘用车由上汽总裁贾健旭挂帅 旨在合并同类项 增强不同主体间协同 [6]
上汽按 “上、下车身” 整合零部件企业,加强与内部整车企业的协同
快讯· 2025-05-21 14:58
公司整合战略 - 上汽集团正按照"上车身"与"下车身"对零部件体系进行整合 [1] - "上车身"整合以延锋为主 涵盖车身、内外饰与智能座舱领域 [1] - "下车身"整合由上海汇众、联创汽车电子及其子公司创时智驾、擎度科技等组成新底盘公司 [1] 整合实施方式 - 具体整合形式尚未完全确定 但明确围绕整零协同展开 [1] - 整合不一定采用组织合并形式 但会加强项目沟通密切度 [1] - 整合行动旨在超越普通甲乙方关系 建立更紧密的合作连接 [1] 项目推进进展 - 延锋员工确认零部件整体合作项目自去年起已按此思路推进 [1] - 整合方案目前处于筹备阶段 具体实施细节仍在规划中 [1]
独家丨上汽按 “上、下车身” 整合零部件企业,加强与内部整车企业的协同
晚点Auto· 2025-05-21 14:52
上汽集团零部件体系整合 - 上汽正按照"上车身"与"下车身"将零部件企业整合为两大主体,"上车身"以延锋为主,"下车身"则是筹备中的新底盘公司 [2] - "上车身"范围包括车身、内外饰与智能座舱,整合形式不一定是组织合并,但会在项目沟通上做更密切连接 [2] - 新底盘公司将由上海汇众、联创汽车电子及其子公司创时智驾、擎度科技等整合而来,负责人为原上汽集团研发总院院长芦勇 [4] 整车业务整合与智能底盘推广 - 上汽已对整车板块进行整合,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业务,大乘用车业务整合了乘用车公司、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五大主体 [4] - 计划推广在智己品牌首发的"灵蜥数字底盘",未来荣威、名爵与合资品牌高端电车或将搭载该智能底盘 [4] - "灵蜥数字底盘"集成后轮转向、电控悬架等技术,能缩小转弯半径、保持车身稳定,是智己现有车型重要卖点 [5] 零部件业务现状与挑战 - 上汽拥有成熟完备的零部件产业体系,包括华域汽车、联合电子、延锋等龙头企业 [5] - 2023年上汽整车业务毛利率仅3.86%,零部件业务毛利率17.91%,低于比亚迪汽车业务22.31%的毛利率 [5] - 公司总裁指出最大问题是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博弈,要求结束博弈实现"整零同"以降低成本 [6] 行业整合趋势 - 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整合、聚焦成为主流趋势 [6] - 吉利整合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与动力电池,建立类似技术中台架构,合并极氪与领克 [6] - 比亚迪合并辅助驾驶自研团队,整合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削弱品牌研究院职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