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收存转保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房产周报:中办、国办强调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多地推进“收存转保”,房企境外融资重启……
环球网· 2025-06-16 04:13
政策要闻 - 中办、国办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推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1] - 国常会强调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好房子"建设,优化现有政策以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1] 地方政策 - 北京计划打造全球首发中心,支持商圈、商街、商场改造升级,吸引全球优质品牌设立首店或旗舰店,培育本土定制品牌 [2] - 广州拟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推进城中村及老旧小区改造,2025年计划完成城中村改造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 [3] - 成都出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要求开发商与监管部门、监管银行签订三方协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监管额度按楼栋交付所需测算 [3] 市场动态 - 北京5月CPI环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3%,非食品价格下降0.2%,居住价格持平 [4] - 全国约90城(区)发布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公告,地方国资平台作为收购主体,优先收储中小户型、品质达标的存量房源 [5] 房企动态 - 华润置地5月在北京、南京及重庆收购3幅地块,总楼面面积约176489平方米,权益对价约59.4亿元 [6] - 万科出售7295.6万股A股库存股,成交均价6.57元/股,回笼资金4.79亿元以优化资产结构 [7] - 越秀集团任命陈强为董事长,接替退休的张招兴 [8] - 新城发展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票面利率11.88%,为近三年来首笔民营地产境外债券 [9] 销售业绩 - 招商蛇口1-5月累计签约销售金额671.46亿元,签约销售面积265.53万平方米 [10] - 中国金茂1-5月累计签约销售金额377.47亿元,签约销售面积174.62万平方米 [11] - 龙湖集团1-5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285.5亿元,合同销售面积209.5万平方米 [12] - 金地集团1-5月累计签约金额140.5亿元,同比下降52.36%,签约面积9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31% [12] - 远洋集团1-5月协议销售额104.2亿元,协议销售楼面面积62.38万平方米 [13] - 旭辉控股1-5月合同销售金额88.5亿元,合同销售面积87.97万平方米 [14] - 新城控股1-5月合同销售金额88.36亿元,同比下降55.27%,合同销售面积113.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40% [14]
上海年内首次出手收购存量商品房,多地加速推进“收存转保”,专项债券收购迎来突破
华夏时报· 2025-06-13 15:34
上海闵行区启动存量商品房收购工作 - 上海闵行公共租赁住房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开征集符合要求的新建住宅商品房项目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要求项目位于闵行区南部、现房交付、集中分布且单项目建筑面积不少于7500平米 [2][3] - 收购价格以房源评估价值为准,意向单位需提交营业执照、房地产权证等材料,报名时间为6月10日至16日 [3] - 闵行区在售项目尚湾林语(颛溪雅苑)剩余库存15.57万平米,备案均价6.2万元/平米,上海闵房集团持有其15%股权,但项目方否认参与收购 [3][4] 全国"收存转保"政策推进情况 - 2024年以来全国约90城(区)发布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公告,沈阳、大理、盘锦等地明确由地方国资平台作为收购主体,优先收储中小户型房源 [6] - 杭州安居集团完成收购万科河语光年府2幢房屋,合肥安居控股集团完成蜀山西宸原著项目产权转移,改造后将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推向市场 [6] - 浙江、四川率先发行专项债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金额分别为17.5亿元和1.7亿元,合计19.2亿元,涉及11个商品房项目,多数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 [7] 资金支持与政策配套 - "收存转保"资金来源包括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专项债券等,财政部明确支持地方用专项债收购存量房 [6][7] - 国开行2024年通过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多省收购近万套存量房,央行5月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 [7] 行业影响与模式优势 -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上海此次收购标志着"今年收购存量商品房第一枪",闵行区作为近郊区率先推进具有市场意义,可缓解新盘密集区域库存压力 [5] - "收存转保"模式通过市场化收购盘活沉淀资源,优化供给结构,业内预计下半年随着征集节奏加快和资金配套多元化将迎来更大规模落地 [8]
多地持续推进“收存转保” 有效盘活存量商品房
证券日报· 2025-06-11 17:06
政策推进概况 - 全国约90城(区)发布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公告[2] - 多地建立统一框架:地方国资平台作为收购主体 以保障房建设成本加合理利润为定价基准 优先收储中小户型(单套≤70平方米占比≥70%)达标房源[1] - 典型案例包括沈阳常态化收购公共租赁住房 大理经开区要求小户型占比超70% 盘锦以同地段保障房重置价格(土地+建安成本+≤5%利润)为上限[1] 项目落地进展 - 杭州安居集团完成万科河语光年府2幢产权转移 成为该市首个存量转保障房项目[2] - 合肥安居控股完成蜀山"西宸原著"项目产权交割 实现当地政策首单落地[2] - 浙江、四川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收购 南充仪陇县部分房源转作配售型保障房[2] 资金支持机制 - 资金来源包括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专项债券等[3] - 专项债券利率1 3%-2 13% 期限10-30年 为当前成本最低 周期最长的融资方式[3] 行业趋势展望 - "收存转保"模式通过市场化收购盘活存量资源 优化供给结构 具备政策持续性与财务可行性[2] - 随着征集节奏加快和资金配套完善 下半年政策或迎来更大规模落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