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栈

搜索文档
“陪伴”不是好赛道,但是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栈”
虎嗅· 2025-08-18 09:08
AI陪伴赛道分析 - AI陪伴作为独立赛道面临严峻挑战 用户因新奇感而来也因新奇感消退而去 留存率陡峭下滑且商业模式脆弱[2] - 陪伴需求不够刚性且极易被代偿 用户可通过刷短视频、看直播、打游戏等低成本甚至获利的替代方案满足类似需求[3] - 纯粹的陪伴型独立产品难以成为大众刚需 类似早期独立的GPS硬件产品 虽具创新性但使用频率极低[8][9][11] 陪伴技术栈价值 - 陪伴所代表的"有效的主动性"能力将成为下一代产品的基础设施 包括主动观察、理解并交付价值的能力[11][12] - 该技术栈使产品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伙伴 能记忆用户偏好、理解意图并预测需求 建立互为主体的新型关系[12] - 该能力可赋能现有产品 突破纯工具被动性 通过超预期交付建立信任关系 成为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和构建护城河的关键资产[13][14] 技术栈应用前景 - 位置服务技术栈发展路径具有参考意义 GPS未成为独立产品但成为移动互联网底层基础设施 融入地图、外卖、电商等各类应用[10] - 陪伴技术栈将润物细无声融入所有产品 类似位置服务成为不可或缺的底层能力 极大拓展产品价值边界[10][11][14] - 笔记软件等现有产品可通过该技术栈升级为知识伙伴 主动整理专题报告并链接兴趣社群 实现从容器到伙伴的转型[13]
没有防御性编程,Rust服务稳定到不需要维护,然后老板说不需要我们了...
菜鸟教程· 2025-06-05 12:05
技术选型与性能表现 - 公司原有技术栈以Ruby和Node.js为主,面临支持10万并发用户的实时服务需求时,Ruby被确认不适合该场景 [2][3] - 团队进行四种语言概念验证(Elixir、Rust、Ruby、Node.js),Rust版本由新手开发者编写但仍以显著性能优势胜出:速度最快、内存占用最少 [5][8] - Elixir在并发处理中表现优异,Node.js受限于单线程需分布式部署,Ruby性能垫底 [9][10] Rust的采纳与开发过程 - 团队最终选择Rust因其通用性潜力,包括网络编程、Web服务及多语言SDK开发等战略价值 [10] - 项目时间紧张,由单一开发者采用极简架构实现:基于WebSocket的API,内存哈希表存储,事件推送至Kafka [13][14] - 开发效率极高:2周完成第一版,1-2周部署,一个月内扩展功能,稳定运行零故障 [15][18] 性能优化与管理层冲突 - 服务在50万并发用户活动前招聘3名Rust开发者优化,最终单台64核机器支持100万并发(P99延迟10ms)、200万并发(P99延迟25ms) [19][21] - 管理层因服务过于稳定质疑团队价值,强制要求转用Ruby/Node.js,导致3名Rust开发者离职 [20][22] - 禁用Rust后尝试Node.js重写失败,因单线程无法处理高负载,最终依赖第三方服务仍性能不足 [24][25][26] 结果与行业启示 - 原Rust服务持续在生产环境稳定运行但无人维护,成为"被遗忘的英雄" [28][29] - 技术决策受管理层变动显著影响,人力资源倾向主流技术栈(如Node.js/Ruby)与性能需求存在矛盾 [22][23] - 极端稳定性反成团队风险,揭示技术成功与管理预期错位的悖论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