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戏比天大
icon
搜索文档
“长期主义”就是“戏比天大”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核心观点 - 喜剧创作需扎根文化传统并保持创新活力 通过持续打磨作品和尊重舞台艺术来实现长期价值 [1][2][3] 创作理念 - 喜剧表演需在每次演出中融入新琢磨 通过剧场观众反馈持续优化表演节奏和效果 [1] - 喜剧本质是传承中国人几千年精神气度 可追溯至《史记》记载的春秋时期讽谏表演形式 [1] - 优秀喜剧应将社会意义隐藏在荒诞情节和角色困境中 引导观众自主发现而非强行灌输 [1] 文化根基 - 喜剧冲突需从文化土壤中生长 戏箱等道具承载上千年传统讲究 考据细节花费大量精力 [2] - 艺术创新必须保留文化根基 类比树木修剪枝叶不能刨根 失去根基将导致艺术形式消亡 [2] - 舞台表演需保持敬畏之心 通过观察观众实时表情反应(笑容/皱眉/哈欠)来调整表演 [2] 艺术形式 - 电影拍摄使用胶片成本金贵 促使表演细节打磨更精细稳健 [3] - 电视载体能实现表演的广泛传播 话剧舞台可获得千名观众实时笑声反馈 [3] - 电影版《戏台》融合话剧筋骨 舞台现挂和电影镜头语言 强调形式需承载真实内容 [3] 创作态度 - 坚持"戏比天大"的长期主义理念 延续老戏班代代死磕的创作传统 [3] - 为单句台词打磨整夜 对不起眼道具和台词气口较真 即使观众未必注意 [3] - 始终将观众视为明白人 拒绝糊弄行为 坚守艺术规矩不受潮流影响 [3]
“眼睛里要有东西”
人民日报· 2025-07-03 00:31
京剧艺术传承与发展 - 京剧表演艺术家通过长期实践积累深厚功底,30多年演出《智取威虎山》达100多场,体现对传统剧目的持续深耕 [2] - 角色塑造注重细节,如戴帽子角度、系腰带位置、拔枪手势等动作设计均需精准体现英雄气概,融合麒派、余派、马派等多流派技法 [3][4] - 表演强调情感投入,老一辈艺术家通过真实场景启发演员理解角色动机,例如用"解放军睡马路"历史事件诠释英雄精神内核 [2][3] 传统艺术学习方法 - 学习过程注重基础训练,需掌握基本功、毯子功、把子功等多项技能,念白逻辑重音处理需反复练习 [3][4] - 借鉴多艺术门类精华,如跟随昆剧老师学习并研究300多遍京剧电影以揣摩角色气口与眼神 [4] - 提倡"熟戏生演"理念,反对机械复制,主张融合各师所长形成个人表演节奏 [5] 行业人才培养与创新 - 老一辈艺术家掌握上百出戏的表演经验,新一代演员需通过持续学习激活传统,例如尚长荣提出"尊重传统,激活传统"的实践路径 [5] - 教学方式强调言传身教,资深艺术家亲自示范并拆解角色,如童祥苓对"化装侦察"等台词逻辑重音的逐字指导 [3][4] - 行业鼓励创新表达,演员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需形成个人风格,而非简单复刻前辈表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