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管理能力
icon
搜索文档
“多动症”的帽子别随便扣,孩子只是需要倾听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01:49
孩子难管,就直接扣个"多动症"的帽子。要是医生再照着评估量表一测,也"确诊"了,那么,后续就更省事了—— 直接像治疗感冒发烧一样,给孩子吃点药,一段时间之后再复诊,然后再根据症状调整药物剂量,又继续用药。 (原标题:"多动症"的帽子别随便扣,孩子只是需要倾听) 有没有感觉现在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朋友,因为孩子在课堂上"多动"而经常接到老师的投诉。 一位朋友苦恼地说,老师怀疑孩子有注意力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还建议她带孩子去看医生。 每当遇到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给他贴上一个或几个标签,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01.透过"多动"的表象 看上去这似乎没什么不对,但其实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被忽略了——孩子的专注力与自我安抚能力密切相关。 很多父母和老师看到的,只是孩子"多动"的表象,但或许他的问题,仅仅是因为感到焦虑或是挫败,同时又没有办法做到自我安抚。 换句话说,和那些会产生副作用的药物比起来,多动的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安抚和联结,是父母带着深切理解的倾听。 药物当然有效,甚至能在短期内帮孩子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过度亢奋的行为表现。 可是,这样的捷径只会掩盖孩子内在 ...
为什么糟糕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反而更单纯?
虎嗅· 2025-05-23 05:45
核心观点 - 婴幼儿时期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深刻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童年时父母严格指责、控制或情感忽视会导致孩子难以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2][3] - 成年人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独立性等与童年经历息息相关,父母的行为模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格发展 [32][33] - 单纯、不懂反抗的性格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情感需求未被满足或被父母控制打压,而非被保护得太好 [31][34] 父母缺乏社交能力的影响 - 父母社交能力有限可能导致孩子社交能力缺失,例如禁止孩子交友或与外界接触 [5][6] - 父母的社交模式会被孩子模仿和内化,缺乏社交技巧的父母难以教会孩子有效社交 [11][12] - 长期封闭的成长环境可能导致成年后出现社交恐惧和回避行为 [9][13] 家庭冲突的影响 - 家庭内部争吵、冷暴力和情绪化表达会让孩子被迫卷入冲突,影响其关系观和是非认知 [15][17] - 长期处于家庭冲突中的孩子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缺乏安全感,难以建立稳定人际关系 [24] - 目睹父母冲突的孩子可能对婚姻产生恐惧,甚至避免亲密关系 [20][21] 扭曲人格的成长 - 糟糕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可能过早懂事,但并非真正成熟,而是通过服从和牺牲自我感受来满足他人 [25][26] - 成年后看似单纯、利他的人可能内心充满恐惧和委屈,习惯性退让使其容易被利用和欺负 [28][29] - 真正的成长是学会保护自己的界限并表达需求,而非一味妥协和退让 [36][37] 真实案例解剖 - 案例中小王因父亲专制和母亲懦弱导致极度自卑和害怕,家庭环境压抑使其无法正常表达和肯定自己 [41][42][43] - 父母禁止正常社交行为(如与异性来往)进一步削弱其自信心 [45][46] - 依恋理论指出,父母情绪混乱和关怀缺失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安全依恋,难以信任自己和他人 [48] 应对策略 - 理解原生家庭影响,接受个人反应是过去经历的结果,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自我认知 [51][52] - 练习表达感受和需求,逐步建立健康边界,可通过心理咨询或信任朋友开始 [53][54][55] - 通过自我肯定训练(如正念、写日记)培养关注自身优点和进步的习惯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