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理压力
icon
搜索文档
手表的压力测试其实是骗你的,准确率约等于算命
虎嗅APP· 2025-09-13 13:19
以下文章来源于差评X.PIN ,作者世超 差评X.PIN . Debug The World,关注科技、数码、汽车、产经、游戏,传播能改变世界的科技互联网信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差评X.PIN (ID:chaping321) ,作者:刺猬,编辑:莽山烙铁头面线,美 编:萱萱,题图来自:AI生成 你们用智能手表测过压力吗,有没有怀疑过它的准确性? 不是兄弟,哥们都下班几小时了,还不够放松吗? 从那会开始,我就开始怀疑这些宣传能监测压力的智能手表和App,压根就不靠谱。 后来世超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和我有类似经历的网友真不少。 有人刷抖音时被提醒要注意压力,结果一做题,反而状态不错了。 其实这件事,世超深有体会。 去年某个周五晚上,我和几个哥们在酒吧小酌,玩玩游戏,心情非常不错。 突然手腕上的表嗡地振了下,跳出一个通知,说我压力大了,请尝试放松。 有人每次心情特差时就测压力,结果每次手表都说她状态真棒。 比如每次被KPI压得喘不过来气,领导天天在群里@你,手表过会就贴心提醒你压力大了。 有人熬了一个大夜,状态被标为优秀。然后早睡晚起心情平静,手表又显示压力大。 这个问题不是针对一家哦,而是很多带监测的手表和 ...
健身成瘾者:不练才痛苦
虎嗅· 2025-08-31 00:35
运动成瘾定义与特征 - 运动成瘾是一种强迫性锻炼的自我状态 表现为对运动带来的强烈快感产生依赖[3][17] - 常见表现包括运动优先级高于其他事物 计划被打乱时出现焦虑或失眠等戒断反应 受伤仍坚持训练[19] - 健身成瘾爱好者中61.3%在受伤时保持训练 16.1%存在进食障碍 该比例为普通健身者的8倍[9][23] 运动成瘾发生率与人群分布 - 经常锻炼人群运动成瘾率为3%-7% 运动员群体达6%-9% 最高估值17%[5] - 健身爱好者群体成瘾率约为6.8% 且健身时长与成瘾几率呈正相关[5][18] - 健身运动员群体成瘾率高达13% 其中67%存在饮食障碍症状[35][36] 智能化设备对成瘾的影响 - 使用心率带、手环等智能设备的用户运动成瘾比率更高[6] - 智能化设备通过数据化和挑战对比机制 激发用户更高频次和强度的训练[6] 心理与社会驱动因素 - 健身成瘾是对工作压力的心理释放 高强度团课成为情绪宣泄途径[7][27] - 互联网传播的完美身材标准(如锁骨放硬币、麒麟臂)加剧身材焦虑[7][28] - 运动成瘾与自恋人格存在正向关联 所有自恋人格特征均与成瘾相关[31] 成瘾的双面性差异 - 积极成瘾可建立规律健康生活方式 获得身材自信和社交圈[4][21] - 消极成瘾可能导致受伤、极端体重减轻和饮食失调等健康问题[4][22] - 饮食障碍患者中39%-48%同时存在健身成瘾问题[8] 群体特征与行为模式 - 高成瘾风险人群80.6%每周锻炼8小时以上 低风险人群仅35.3%[18] - 男性健身者在情绪调节不当时成瘾特征更明显 女性更易引发饮食失调[27] - 运动成瘾与年龄、性别无显著关联 但与身材外貌焦虑密切相关[30] 行业发展趋势与干预 - 运动成瘾现象日益普遍 但尚未被认定为独立精神障碍[34][38] - 建议通过制定合理目标、结合舒缓项目(瑜伽/冥想)及培养其他技能进行干预[40] - 健身行业需关注过度训练与饮食失调的恶性循环问题[37]
研究生“退学潮”: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虎嗅APP· 2025-07-11 13:09
研究生退学现象分析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87.22万人,近300万人落榜,在校大学生每年约50万人退学,主动退学率接近3%,研究生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四分之一[3]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学业和心理压力未减轻,学术要求、就业焦虑与个体期待多重夹击导致内耗与倦怠[3] - 退学者多为名校研究生,退学决定源于积攒许久的委屈、恐慌与压抑,非一时冲动[4][5] 退学原因分析 - 科研压力是主要诱因,研究生阶段重心从"学习"转向"研究",系统性科研工作要求高,跨专业学生尤其吃力[14][15] - 金融等行业就业形势严峻,2024年智联招聘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投简历人数同比增长46%,校招职位缩减,岗位供需比飙升至5:1[18] - 实验室存在人际冲突与权力结构问题,导师学生关系异化为"老板-工具人"模式,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普遍[19][21] 退学决策过程 - 从萌生退学念头到最终决定平均需要数月挣扎,期间伴随严重失眠、情绪崩溃等心理问题[11][13] - 家庭压力是重要阻碍因素,父母多持"再坚持一下"态度,退学者需克服内疚感才能说服家人[11][13][28] - 退学决定常由某个具体事件触发,如导师不合理要求、工作分配不公等成为"最后一根稻草"[23][24] 退学后发展路径 - 退学者多转向非传统职业路径,如电商管培生、主播、脱口秀演员、自媒体等[36][38][40] - 求职过程中普遍面临对退学经历的质疑,部分企业不理解退学决定,但也有认可其勇气的雇主[36][37] - 退学者通过职业转型实现自我价值重估,如金融专业转主播、科研人员转脱口秀演员等案例[37][38][40] 社会观念转变 - 传统将升学视为天经地义,退学被污名化,但新一代开始接受"退学也可能是走出困境的方式"[40] - 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招生规模扩大但培养模式未相应调整,导致不适应现象普遍[3][14][19] - 退学现象反映教育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而非单纯追求学历光环[5][28][40]
Nature子刊:林东昕/郑健/黄旭东团队揭示心理压力促进癌症发展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5-28 03:58
胰腺癌研究 - 胰腺导管腺癌(PDAC)占全部胰腺癌的95%以上,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差,被称为"癌中之王"[2] - 心理压力在癌症进展中的病理作用及机制此前尚不清楚[2] 研究核心发现 - 心理压力通过刺激肿瘤神经支配推动PDAC发展,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下调肿瘤细胞中ALKBH5酶[6] - ALKBH5缺乏导致RNA异常m6A修饰,这些RNA通过细胞外囊泡递送至肿瘤微环境神经,促进过度神经支配和PDAC进展[6] - PDAC患者中ALKBH5水平与肿瘤神经支配程度及生存时间呈负相关[7] 潜在治疗策略 -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非瑟酮(fisetin)可阻断神经元摄取携带m6A修饰RNA的细胞外囊泡,抑制PDAC神经支配和癌症进展[7] - 研究揭示了神经内分泌系统与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PDAC治疗提供新方向[9]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中山大学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研究,阐明心理压力通过ALKBH5-RNA通路促进胰腺癌的机制[3][6] - 该研究首次将心理应激与癌症进展通过分子机制直接关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