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估值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引导、估值修复、行业转型——公募基金机构掀起自购热
搜狐财经· 2025-08-22 22:22
公募基金自购规模与结构 - 截至8月21日,超130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自购总额超50亿元 [1] - 权益类基金产品自购金额占比较大,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1] 政策引导作用 - 中国证监会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 [1] - 政策明确将3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提升50% [1] 市场估值与投资价值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73倍,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46倍,均低于标普500(28.15倍)和日经225(19.56倍) [2]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估值洼地",权益类基金具有长期配置价值,尤其在估值低位时布局收益空间更大 [2] 自购热的行业意义 - 自购强化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利益一致性,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性 [3] - 自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基金公司聚焦投研能力,减少短期投机 [3] 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自购 - 自购是积极信号但非绝对保证,部分机构自购可能带有营销属性 [3] - 投资者需结合产品底层逻辑、基金经理能力与持仓结构综合判断,避免盲目跟风 [3]
中信建投:增补朱永担任非执行董事并选举为副董事长;超九成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取得正收益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1:32
中信建投人事变动 - 中信建投选举朱永担任非执行董事并拟选举为副董事长 朱永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派出董事 现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 [1] - 人事变动或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并提升市场信心 反映金融行业高管流动趋势 [1] - 券商板块或将受到积极影响 尤其是具有国资背景的券商 可能带动市场对金融股估值重估 [1]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全市场超90%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 翻倍基批量出现 [2][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QDII年内收益率达139% 港股资产比例94.28% 重仓医药板块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年内收益129% 港股仓位约43%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等超8只产品收益率均超过100% [2] - 业绩领先基金两大共同特点为高港股仓位和重仓医药行业 反映市场对港股及医药板块偏好 [2][3] 公募机构自购行为 - 126家公募机构年内净申购旗下产品49.66亿元 权益类基金自购额22.98亿元占比46.28% 债券型基金自购额22.35亿元 [4] - 被动指数型基金自购规模10.26亿元 占总额20.65% 成为权益类中最受青睐品种 [4] - 自购行为显示机构对市场信心增强 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反映机构看好低成本高透明度投资工具 [4] 哈投股份股东减持 - 持股9.45%股东大正集团计划减持不超过2080.57万股 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 [5] - 作为重要股东减持行为或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短期估值预期 一定程度影响市场情绪 [5]
又有资金,“跑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7 06:24
市场资金流向 - A股市场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股票ETF市场净流出13亿元 [1] - 宽基ETF净流出54.74亿元 中证A500指数单日净流出21.92亿元 [3] - 沪深300ETF净流出9.83亿元 A500ETF嘉实净流出3.77亿元 红利ETF净流出3.48亿元 [3] 细分品类表现 - 港股市场ETF净流入43.08亿元 规模上升45.24亿元 [8] - 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净流入19.86亿元 近5日流入超26亿元 [8] -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净流入2.4亿元 上证50ETF易方达净流入1.2亿元 [8] 机构观点 - 中证全指市盈率分位数回升至近5年92% 市场估值修复较充分 [3] - 外部扰动趋缓叠加政策发力 权益资产配置环境改善 [4]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为互联网龙头 历史估值偏低具长期收益基础 [9] 产品数据 - 华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6.82亿元 规模288.71亿元 [9] - 机器人ETF净流入1.79亿元 规模143.38亿元 [9] - 恒生互联网ETF净流入1.41亿元 [9]
机构调研潮涌!电子、医药生物成最火赛道 公募单周千次出击
新京报· 2025-05-13 09:23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高开回落 沪指涨幅收窄至0 17%报3374 87点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微跌 [1] - 五一假期后三大股指普涨 创业板指以逾6%涨幅领跑 深证成指和上证指数分别涨超4%和2% [1] 机构调研动态 - 4月公募基金调研频次达1 28万次 环比翻倍增长 覆盖975只个股 [2] - 五一后首周公募基金单周调研维持超千次势头 [2] - 4月私募证券管理人调研频次达7647次 较3月环比增长117 68% 覆盖639只个股 [2] 行业调研热点 - 公募机构最热衷电子行业和医药生物行业 立讯精密以99次调研居首 沪电股份获76次调研 [2] - 医药生物行业中爱博医疗 华东医药 迈威生物-U获公募调研超50次 [3] - 私募调研电子行业频次达1535次 医药生物行业1284次 立讯精密和澜起科技分别以186次和109次调研居前 [3] - 电子行业个股在私募调研前十中占五席 医药生物行业华东医药和开立医疗入围 [3] 板块投资机会 - 电子板块 IT服务 软件开发等计算机板块 机械设备板块及出海业务收入占比较高板块有望回暖 [4] - 内需消费领域关注以旧换新 县域消费政策主线及Z世代驱动的国潮 文化IP新消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