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女性议题
icon
搜索文档
「姐姐」PK「闺女」:女性观察综艺被「现任」与「前任」填满?
36氪· 2025-08-25 23:46
节目内容与形式 - 《姐姐当家》聚焦中女群体生活困境 采用真人秀加棚内观察模式 每期时长约一个半小时 内容直击现实问题如家庭矛盾、孤独感、再婚挑战和创业危机 [6][8][10] - 《我家那闺女2025》延续独居生活记录模式 以时间顺序呈现闺女日常 涵盖职场、家庭和感情话题 整体风格更轻松年轻化 [15][17][22] - 两档节目均通过差异化样本选择展现女性多元切面 包括单身母亲、离异独居、原生家庭影响和Z世代观念等 [17][27][30] 制作特点与创新 - 《姐姐当家》强化创作团队存在感 加入访谈式后采和多视角问题探讨 观察室设置引入针对性嘉宾如王子文、张泉灵及现场观众互动 [10][12][14] - 节目后期根据嘉宾风格差异化处理 谢娜片段采用搞笑花字 王琳片段保留文艺留白 形成严肃文学与访谈观察复合风格 [14] - 《我家那闺女2025》通过社交场景自然呈现话题 如饭局讨论感情观 类似宿舍夜话模式 增强观众代入感 [22][24] 市场反响与话题效应 - 节目相关话题持续引爆社交媒体 孙怡结婚得到的要比我赚钱幸福得多、王皓上岸先斩意中人登顶微博热搜第一 [1] - 张维伊行为引发全网热议 带动华为耳机意外出圈 同时提升其他女明星伴侣观众缘 [1] - 女性情感话题成为流量核心阀门 尽管节目尝试拓展议题如二婚、孤独感和代际观念差异 但观众仍聚焦娱乐性八卦内容 [25][3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女性观察综艺通过情绪调动和娱乐释放获得高流量 但面临内容同质化挑战 需进一步放大明星生活观察功能 [3][5] - 节目无法深度挖掘现实女性困境 因观众更倾向高娱乐性话题 导致女性议题被情感讨论掩盖 突破难度较大 [32][34] - 样本选择虽多样化 如呈现Z世代养老院观念、严格自律生活等 但未能破解困境表达浅层化问题 [30][32]
“分裂”的脱口秀
虎嗅· 2025-08-05 05:25
线上脱口秀综艺表现 - 《喜剧之王单口季2》首播收获99个微博双榜热搜话题,《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首期拿下51个搜索话题 [2] - 《喜单2》在小红书热点榜上榜69次,10个话题登顶TOP1,《脱友2》前三期创造热点64个,9个话题TOP1 [2] - 两档节目107位演员中女性占比39%达历史新高,女性议题如农村妇女命运、月经羞耻等推动节目热度 [3][4] - 女性观众占比提升驱动内容策略,《2024中国喜剧消费白皮书》显示上海脱口秀市场女性观众占61.7% [8] 争议与流量策略 - 《脱友2》集体讨论性骚扰片段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可议题突破性,批评者质疑消费苦难和内容同质化 [5] - 李诞7年前言论被翻出引发网络声讨,导致其社交账号关闭评论功能,推高脱口秀关注度 [5] - 节目被指刻意强化选手特殊标签(如家庭暴力、精神疾病)以博取共情,牺牲真诚度换取流量 [7] - 播放市场占有率显示《脱友2》《喜单2》最高仅11.45%和9.04%,远低于S级综艺20%-30%的水平 [9] 线下脱口秀剧场现状 - 2024年小剧场演出中脱口秀场次和票房增幅最大,分别达53%和48%,北京商业演出中脱口秀占比42.8% [11] - 深圳等地出现俱乐部扩张但市场未达预期,演员单场薪酬从峰值500元回落至200-300元 [12] - 普通演出需40名观众(门票70元/张)才能覆盖2200元人员成本+1000-3000元场地成本,近期上座率下滑明显 [12] - 仅三类俱乐部盈利:头部厂牌(资源与运营优势)、明星主理人(专场溢价)、短视频引流型(如抖音760万粉丝案例) [13] 行业分化与挑战 - 线上综艺与线下剧场逻辑割裂,前者依赖流量变现,后者受制于区域市场成熟度与运营能力 [11][13] - 观众笑点阈值提升导致内容要求分化,如杭州俱乐部要求1分钟6个笑点,欠发达地区标准较低 [17] - 脱口秀综艺热度未转化为线下普惠增长,资源向头部集中加剧行业分层 [13][17]
金爵奖评委咏梅:女性创作仍缺乏,希望出演困境女性角色
第一财经· 2025-06-24 01:16
表演风格与成就 - 咏梅的表演风格以平静方式呈现复杂情感 过去数年塑造的角色如《地久天长》失独母亲和《出走的决心》隐忍女性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 - 2019年凭借《地久天长》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内地演员 时年49岁 [3] - 《出走的决心》票房达1.24亿元 成功塑造困在家庭中女性形象 展现隐忍与决绝的复杂心理 [3] 职业经历与角色塑造 - 上世纪90年代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 通过出演黑豹乐队MV进入演艺圈 从业30余年 [5] - 早期作品如《中国式离婚》中塑造独立职业女性形象 打破单亲母亲悲情刻板印象 [5] - 非科班出身的表演源泉来自生活体验 例如将父母离世痛苦融入《地久天长》角色塑造 [8] 行业观察与创作观点 - 今年上海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影片呈现多元面貌 包括中亚、拉美、欧洲作品及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9][10] - 三部入围华语片《长夜将尽》《脱缰者也》《比如父子》均获奖 年轻创作者实验性作品展现潜力 [10] - 女性导演作品在本届上影节占比提升 咏梅强调女性声音在行业中的重要性 [12] 未来发展方向 - 咏梅希望未来出演关注偏远地区女性处境的角色 帮助弱势群体被更多人看见 [1][12] - 建议年轻创作者保持耐心与判断力 在环境与创作矛盾时坚守艺术追求 [10]
清明档前瞻:《哪吒2》再延期,还会有新爆款诞生吗?
中国新闻网· 2025-03-24 06:40
电影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达149.65亿元,推动哪吒系列电影内地总票房突破2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个仅凭两部影片达成此成绩的系列[1] - 该片宣布延长上映至4月30日,上映近两个月仍保持票房日冠地位,并持续刷新影史记录[1][15] - 2024年清明档总票房达8.42亿元,创近年来档期票房纪录,主要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和《哥斯拉大战金刚2》两部引进片领跑[15] 2025年清明档影片供给 - 档期共有15部新片上映,其中现实主义题材占比显著,包括《向阳·花》《阳光照耀青春里》《不说话的爱》《下一个台风》等[4][6][10][13] - 引进片数量较少,仅包括改编自沙盒游戏的《我的世界大电影》和日本动画《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市场号召力较去年有所减弱[15] - 中小成本惊悚恐怖片如《山村怪谈》《红嫁衣》《封门村惊魂》同期上映,但观众想看数远低于头部影片[15] 重点影片分析 - 《向阳·花》由冯小刚执导、赵丽颖主演,聚焦刑满释放女性生存困境,讲述主角为女儿购买20万元人工耳蜗而铤而走险的故事,目前映前热度较高[4][6] - 《下一个台风》由李玉执导、张子枫主演,聚焦女性议题,讲述台风背景下女性角色的命运抉择,监制方励称该片为张子枫代表作[6][7] - 《不说话的爱》由沙漠执导、张艺兴饰演聋人父亲,改编自同名短片,聚焦听障群体生活,张艺兴为角色学习数月手语并走访听障人士[10][13] - 《阳光照耀青春里》由饶晓志监制、肖央主演,以黑色幽默展现特殊群体生活,强调人物本真一面而非苦难[1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清明档已发展为供给充足、类型多样的重要档期,现实主义题材因情感共鸣强成为主流选择,例如2021年黑马影片《我的姐姐》[4] - 影旅联动现象显著,部分观众为追求优质观影体验"为一块屏奔赴一座城",预计清明假期将持续此趋势[15] - 五一档已有超6部影片定档,包括《水饺皇后》《猎金·游戏》等,类型多样化满足观众多元需求[19] - 行业需兼顾大制作超级电影与小而精的情感类影片,通过题材创新和品质提升吸引新观众[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