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女性意识觉醒
icon
搜索文档
网球裙,被通勤女孩穿出了班味儿
36氪· 2025-09-26 08:55
郑钦文带火了网球,也"带货了"网球裙。这个夏天,穿着网球裙来上班的女孩仍是总人口中的少数,但一旦有人穿了,她在办公室里,一定走路有风。 网球裙透气、安全、飒爽。每一种美好选择的背后,是当代女生的性格表达——"我想成为这样的人"。要知道历史上,网球裙曾经长到及地。现在已没有 人能阻止健康的阳光,只能定格到腿部的哪一层。当然也有人对"把网球裙穿进职场"持谨慎态度,原因之一是"变工服不合适"或"怕老板说"。 当然欣赏是一种态度,不是每个女孩都需要付出行动。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做过一项"舆论调查"——敢把网球裙传到办公室吗。 近50条留言里,只有6条留言明确表示会"穿去办公室",理由是: 安全(有衬裤) 舒服排汗、飒, 还有的说:裙子有口袋,可以装手机、方便。 但这6条留言里,有人说,会稍微穿长一点的网球裙才敢出门。还有1人表示,"去的路上穿,进办公室了就换工服"。 其它还有40多条留言表示不会,理由有: 穿网球裙上班的女孩,多吗 竟然有人穿网球裙来上班?北京90后职场女孩阿梅又一次在电梯碰到了"那个女生"。 身处同一个写字楼,她穿紧束脚踝的工装裤,"她"却穿不过膝的运动短裙。 据说现在,女生们早已不会私下打擂台,那只 ...
国产剧开始流行小房子了?
虎嗅· 2025-09-11 12:32
国产剧住宅场景变迁趋势 - 近期国产剧女性角色住宅面积显著缩小 从地主宅院降至平民小院 体现空间收缩趋势[1][2] - 住宅变化伴随社会地位变动 如下嫁情节中人均使用面积骤减 但非简单退化指标[3][4] 女性角色决策权与空间关系 - 小屋叙事关键指标包括女性选择权 资源分配权及关系半径扩展能力[5] - 宁绣绣在《生万物》中获得独立决策权 包括买牛事件先斩后奏 并组织村民应对灾情[5] - 武祯在《子夜归》保持双重身份自主性 婚后仍处理公务 择婿过程完全掌控选择权[6] 住宅规模与叙事功能转型 - 2017-2019年霸总剧推崇豪宅场景 贺涵住宅面积660㎡价值超7600万 韩商言别墅271–372㎡带地下室花园[10] - 仙侠剧进入基建膨胀期 《千古玦尘》搭建9万平米基地 《长月烬明》使用12个摄影棚近5万㎡场景[13][14] - 过度空间消费导致场景异化为快感货架 观众产生浏览式消费疲劳[15] 空间权力结构重构 - 传统叙事中女性进入男性住宅成为陪衬 新时代剧集强调政治协商关系[17] - 住宅从权力象征转变为生活单元 60平米小两居比3000平米大床更具现实诱惑力[26][27] - 公路叙事取代固定场景 《一念关山》《无忧渡》通过移动推进剧情 赋予女性路权主导权[18][19] 现代性对空间叙事的解构 - 差序格局被现代性消解 剧集出现大量匿名临时空间 反映居无定所的精神状态[22] - 住宅社会化包袱被解构 保留基础收纳功能 《小巷人家》展现紧凑生活单元的人际互动[24][25] - 空间从父权城堡转向自由移动时空体 契合当代女性意识崛起趋势[19][23]
聚焦英国最传奇的六姐妹,这部英剧揭开顶级贵族往事
第一财经· 2025-08-09 10:28
影视行业 - 六集年代剧《蛮横六姐妹》成为近期全球最火的英剧 在英国U&DRAMA和美国BritBox平台播出 [1] - 剧集改编自2001年出版的传记《米特福德姐妹》 以英国贵族米特福德家族六姐妹的真实故事为蓝本 [3] - 制作团队包括导演乔斯·阿格纽和埃莉·海登 编剧萨拉·威廉姆斯曾创作《血肉之躯》《漫长的告别》 [12] 内容制作 - 剧集通过华丽的服装和细腻的细节还原上世纪30年代英国上流社会风貌 [5] - 开场镜头展现豪华场景:格调客厅、户外泳池、侍者服务等 视觉呈现制作精良 [10] - 采用成年六姐妹戏水、野餐等场景 生动刻画人物关系 [10] 市场反响 - 剧集因展现贵族隐秘往事引发公众好奇 被认为与当代Z世代年轻人的反叛特质产生共鸣 [5] - 六姐妹的独立女性形象被类比为"她们那一代的卡戴珊姐妹" 具有现代感 [6] - 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前夕的政治动荡期 其意识形态冲突主题被认为具有现实意义 [12] 人物塑造 - 长女南希作为旁白贯穿全剧 其自传体小说《追爱》曾改编成同名英剧 [8] - 六姐妹分别被塑造为作家、法西斯支持者、共产主义追随者等截然不同的形象 [8][9] - 剧中呈现姐妹间因政治立场对立导致的家庭分裂 如戴安娜支持纳粹被捕入狱的情节 [9][12] 历史背景 - 故事时间跨度从1931年末至二战结束 反映英国上流社会在战前的奢靡与颠沛 [3][6] - 真实历史中六姐妹与丘吉尔家族联姻 老四尤妮媞与希特勒有密切往来 [3][9] - 剧集通过家庭合影等手法 展现旧社会秩序崩塌时期贵族女性的生存状态 [10][13]
2025母亲节,品牌们都在如何叫“妈”?
36氪· 2025-05-13 00:15
母亲节品牌营销趋势 - 品牌营销策略从传统温情路线转向展现母亲真实形象和重新思考母亲身份的社会期待[1] - 沪上阿姨通过"她的名字,不止是妈妈"主题活动,强调母亲作为独立个体的身份认同[8][10] - 伊利通过《倪妈说》短片塑造理想母亲形象,巧妙融入金典牛奶、优酸乳等产品广告[15][16][20][22][24] 创新营销案例 - 优衣库发起有奖征集活动,邀请子女分享妈妈的隐藏角色或特长[2] - 小红书发起妈妈的厉害藏不住了话题,鼓励用户分享母亲故事[2] - 兰蔻在上海打造限时「绽放街区」主题活动,提供母亲节专属体验[34] - 优衣库与Mother合作推出「LOVE, MOTHER | 妈妈爱你」UTme!母亲节特别系列[36] 社会议题探讨 - Babycare推出「不止为妈妈设计」短片,挑战传统育儿责任分工观念[27][29] - 品牌提出"所有母婴产品都应叫父母婴产品"的宣言,引发社会对家庭分工的反思[29] - 行业存在营销口号与实际执行差距的问题,如产品宣传仍主要使用女性模特[30][33] 营销效果评估 - 品牌通过征集活动和线下投放形成用户互动循环,如沪上阿姨将精选内容投放到户外大屏[11] - 伊利采用"润物细无声"的产品植入方式,既保持情感表达又完成品牌曝光[26] - 兰蔻和优衣库的活动注重实际陪伴体验,而非空谈感恩[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