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分配机制改革

搜索文档
盛松成等:通过税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促消费的积极性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9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财税制度以生产地分成为主导致税收与税源背离,抑制消费潜力释放,需通过增值税分配机制改革和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建立"消费地受益"型激励 [2][3][6] 现行税收结构及问题 - 2024年中国税收收入17.5万亿元,其中增值税6.67万亿元占比38%,消费税1.65万亿元占比9% [4] - 增值税按生产地原则"五五分成"导致消费地居民负担税款但生产地政府获得收入,造成地区间税收横向分配失衡 [7] - 生产地分成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加剧低端产能过剩并抑制消费市场培育 [8] 国际经验借鉴 - 欧盟通过30年改革将增值税从生产地原则过渡到消费地原则,采用一站式申报机制(OSS)实现跨境交易按消费地征税 [10][11] - 美国消费率超80%,其销售税在零售环节征收且各州税率差异(4%-7%),通过高税率抑制不健康消费、免税政策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 [13][14] - 美国将燃油税等专项税收直接用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税收-服务-消费"良性循环 [14] 具体改革建议 - 在平台经济领域试点增值税"生产地与消费地结合"分配模式,将地方分享50%部分按贡献度横向再分配 [16] - 完善留抵退税机制使上游生产地承担退税责任,实现税收现金流精准匹配 [16][17] - 降低消费税法定税率(如小汽车、高档化妆品),并建立调节基金平衡地区间收入差异 [17] - 将消费税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整合联动,避免重复征税并对绿色智能产品给予税收优惠 [18] - 通过电子发票定位技术及区块链技术完善消费统计体系,为改革提供数据基础 [18] 改革预期效果 - 建立消费导向型财税激励可推动地方政府优化消费环境,释放统一大市场潜力 [3][12] - 通过差异化税率引导绿色健康消费,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