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创新药

搜索文档
海西新药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报告期内毛利率均超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2:45
IPO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8月6日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文件,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是继2025年1月3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 [1] - 最新申请文件更新了2024年全年及2025年前5个月的财务与业务数据 [1] - 拟发行不超过2576.27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在研药物管线、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商业化能力及优化生产系统等 [1] 产品管线与研发实力 - 公司已商业化产品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炎症疾病的仿制药 [2] - 拥有14款获批仿制药和4款在研创新药,其中4款仿制药(安必力、海慧通、瑞安妥、赛西福)入选国家集采 [2][3] - 研发团队由112名研究人员组成,27%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核心成员平均19年行业经验 [2] - 已建立36项全球专利组合,包括17项海外专利 [2] 业务结构与收入构成 - 报告期内(2022-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和2.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和0.9亿元 [5] - 收入主要来自仿制药销售,4款集采药品贡献大部分收入,其中安必力占比从2022年78.4%降至2025年前5个月29.3%,海慧通同期从2.9%升至47.7% [3] - 按治疗领域划分,消化系统产品占比从78.4%降至29.6%,心血管系统产品占比从4.2%升至52.6% [4] 客户集中度与财务指标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5.1%降至71.7%,最大单一客户收入占比从58.8%降至44.5% [5] - 毛利率维持在81%-84%高位,2024年83%的毛利率在A股仿制药公司中排名第二 [6]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3年末2.54亿元降至2025年5月31日的4626万元 [6] 创始团队背景 - 创始人康心汕博士拥有26年行业经验,曾任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PTC Therapeutics、贝达药业等机构 [6][7] - 配偶Feng Yan曾任麦克马斯特大学实验室总监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经理,2012年加入公司 [7] - 创始人夫妇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共同控制公司41.17%股份 [6]
海西新药二闯港交所:“学霸”夫妻掌舵,报告期内毛利率均超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1:17
IPO申请及募资计划 - 公司于8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文件,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更新了2024年全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的财务数据[1] - 拟发行不超过2576.27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募集资金用于推进在研药物管线、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商业化能力及优化生产系统等[1] 业务概况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为商业化阶段制药企业,已商业化14款仿制药,覆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领域,其中4款入选国家集采[2][3] - 集采产品安必力收入占比从2022年78.4%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29.3%,海慧通同期从2.9%升至47.7%[3] - 按治疗领域划分,心血管系统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4.2%大幅提升至2025年前五个月52.6%[4] 财务表现 - 2022-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分别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和2.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和0.9亿元[5] - 毛利率保持高位,报告期内分别为81%、83.3%、83%和84%,2024年毛利率在A股仿制药企业中排名第二[6][7]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3年末2.54亿元锐减至2025年5月末4626万元[9] 研发与专利布局 - 研发团队112人,27%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核心成员平均19年行业经验[2] - 全球专利组合含36项专利,其中17项在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获得授权[2] - 5款仿制药处于ANDA阶段,预计2025-2026年获批[3] 客户集中度与创始人背景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85.1%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71.7%,最大客户占比从58.8%降至44.5%[5] - 创始人康心汕博士拥有26年行业经验,曾任职贝达药业首席药学家,与配偶Feng Yan共同控制公司41.17%股份[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