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搜索文档
呈现跨越国界的热血营救(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4 22:56
电影背景与历史原型 - 电影《营救飞虎》于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登陆全国院线 讲述1944年香港被日军攻占期间中共地下党与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营救援华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的真实历史故事 [2] - 影片原型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是香港沦陷时期唯一成建制的抗日武装力量 曾成功营救包括8名美国飞虎队队员在内的数十名盟军飞行员与国际友人 其中1944年初对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的营救直接促成盟军与东江纵队的情报合作 [5] - 剧情围绕4名游击队员与中共地下党潜伏人员欢少合作 在48小时内突破日军封锁 救出被俘飞虎队飞行员詹姆斯并成功向盟军传递日军雷达站关键情报 [5] 制作特色与历史还原 - 剧组精心复刻1944年日占时期香港的红磡、湾仔街景及室内场景 深入险峻的大鹏海蚀洞实景拍摄 此处为历史上游击队员护送克尔所经之路 [7] - 人物造型采用礼帽、西装、旗袍等元素还原历史真实形象 体现港九大队队员隐藏于社会各阶层的特点 拍摄中使用粤语、普通话、英语、日语等多语言还原当时语言环境 [7] - 影片使用抗战时期真实枪械拍摄 因枪械已有八九十年历史 拍摄中频繁出现子弹卡壳问题 真实再现当年东江纵队"用石头敲"卡壳子弹的艰苦战斗条件 [7] 叙事特点与人物塑造 - 通过不同年龄、性别角色设置呈现多元人物形象 包括潜伏地下党员欢少、年幼情报传递员虾米、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三家姐等 [8][9] - 三家姐角色以利落寸头形象展现远程狙击与近身御敌专业素养 因女儿死于日军轰炸而全力保护9岁小交通员虾米 传递"让孩子们平平安安生活"的抗战信念 [9] - 展现跨越国界的战友情谊 飞虎队飞行员詹姆斯与游击队员从语言不通到建立深厚信任 通过"我为你挡枪 你带我突围"共同守护正义信念 [9] 创作理念与行业评价 - 监制黄建新与导演刘浩良表示希望通过艺术创作呈现华南敌后战场英雄故事 为中国电影抗战叙事增加新色彩 [6] - 编剧吴兵评价影片"精准呈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认为影片情感把握到位 情感流露自然可信 [10] - 主创团队期待观众不仅感受紧张刺激的营救过程 更能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深远意义和崇高价值 [10]
讲述二战时跨国界救援故事(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0 22:48
电影制作 - 电影《东极岛》取材自二战期间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讲述了东极岛渔民参与海上国际大营救的故事 [2] - 拍摄历时7个月,水下部分均为实拍,实景搭建渔村场景和"里斯本丸"号运输船 [2] - 为还原1942年渔村风貌,剧组用了5个月时间搭建场景,岛上最高峰时有三四百人同时工作 [3] - 全片水下拍摄时间长达70天,演员和摄影师每天泡在水里超过10小时 [6] - 影片使用5个水棚,其中最大的占地900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恒温水景棚,能模拟200种海浪效果 [7] - 影片视效镜头数量超过1000个,后期制作难度大 [7] 拍摄技术 - 为拍出水下真实效果,剧组决定全部水下实拍,因为人在水里的肌肉反应与干燥环境完全不同 [6] - 为拍出船只破浪场景,剧组将渔船置于六轴机械移动平台,通过解算海洋系统数据模拟船只起伏 [6] - 使用喷水系统实现浪花与渔船、人物的精准交互 [6] - 搭建1:1还原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分段,邀请20多名工程师进行力学测算以保证拍摄安全 [7] 演员表现 - 主演朱一龙提前1个多月进组训练,包括水下闭气、自由潜等,体脂率保持在个位数 [6] - 演员需克服水下表情控制难题,水流冲击感强烈但仍需睁眼表演 [6] - 吴磊饰演的角色与英军战俘建立友谊,激发救援信念 [8] - 朱一龙、倪妮等角色在日军暴行下觉醒,最终促成全村渔民共同救援 [8] 市场发行 - 电影《东极岛》已于8月8日在全国上映 [10] - 影片还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上映 [10]
中国医生成功抢救一名特殊的非洲胎盘植入孕妇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04 08:09
医疗援助行动 - 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塞地夫分队在劳动节假期期间坚守岗位 成功抢救一名高危胎盘植入孕妇 [1] - 孕妇怀孕35周 诊断为最严重的穿透性胎盘植入(IV级) 已穿透膀胱 此前接受过6次剖宫产手术 出血量大 医院仅有800ml血液储备 [2] - 医疗队队长刘荣华果断决定立即手术 在警察护送下乘坐救护车赶往医院 同时通过电话协调手术准备工作 [2] 手术过程与结果 - 患者左手手臂刺有汉字"际民" 自称母亲是中国人 两岁时全家从中国移民至阿尔及利亚 [5] - 手术过程极为困难 医生全身被血浸透 但最终手术成功 患者情况良好 [5] - 术后患者精神状态良好 家属对中国医生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表示衷心感谢 [5] 中阿医疗合作历史 - 自1963年以来 中国已向阿尔及利亚派出28批次医疗队 累计3603人次 [6] - 中国医疗队在阿尔及利亚8个省的12所基层医院开展工作 有3名队员因公殉职 [6] - 中国医疗队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为当地民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诠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