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退潮

搜索文档
国资退潮,创投怎么办?
36氪· 2025-08-11 04:10
文章核心观点 - 政府资金长期主导创投市场导致市场化机构边缘化 并引发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 需推动国资从"运动员"转向"裁判"角色以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1][2][5][12] 国资主导现状 - 2022年国有资本出资占比攀升至75% 新募集基金数量同比下滑18.5% [3] - 政府引导基金累计设立2086只 目标规模达12.19万亿元 [9] - 银行AIC基金签约金额超3500亿元 但资金主要流向国资体系 [5] 市场化机构困境 - 头部VC因社会LP"断供"暂停新基金募集 管理规模超300亿元机构受冲击 [3] - 超80%非头部及中小型机构无法获得国资母基金支持 [3] - 民营GP面临募资隐性门槛 LP更倾向与国资GP合作 [4] 国资投资效率问题 - 政府子基金审批流程冗长(如11道审批程序) 导致投资时机延误 [6] - 2024年上半年母基金规模降至2940亿元 同比降幅20.6% 较2023下半年降47.4% [6] - 政府引导基金涉诉案件95件 其中股权回购纠纷占比82.11% [7] 行业影响与风险 - 产能利用率降至74% 光伏组件开工率不足60% 库存积压严重 [11] - 民间投资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 温州制造业投资减少3.8% [11] - 民营企业利润占比仅16% 低于规上企业利润降幅(1.1%) [11] 政策调整方向 - 国家发改委发布政府投资基金新规 加强投向指导和评价管理 [12] - 中央提出"城投全面出清" 2025年预计超5000家城投退平台 [12] - 国资委推动央企"进、退、整、合"策略 避免重复投资 [12] 行业转型路径 - 需培育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入市 弥补耐心资本缺口 [11] - 国资应转向制度供给者 完善容错机制和场景开放 [11][12] - 市场化机构需通过专业化投资和退出策略构建核心竞争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