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原则

搜索文档
治理之道: 为什么是“小法人大平台”?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农信社改革治理模式 - 农信社改革模式差异源于对省域治理结构认知不同 强调以省为单位县域法人机构在2003年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框架下的治理体系 [1] - "小法人大平台"治理模式在不同省份运作效果差异显著 存在治理体系有效性及执行力的争议 [1] - 监管部门推行"一省一策"改革策略 对农信社发展路径产生直接影响 [1] 省联社角色与行政干预 - 省联社常被诟病对农信系统人事 财务 业务 战略各层面进行行政干预 未因法人化转制而淡化 [4] - 2003年改革方案要求农信社遵循"自主经营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 自担风险"原则 并建立分层监管体制 [4] - 2003至2019年全国农信体系总体发展稳定健康 省联社角色总体积极正向 证明该模式可行 [4] 县域法人地位与平台作用 - 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及2021年均强调保持农信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稳定 明确监督管理 风险化解 深化改革并行 [4] - 县域法人作为最小银行单元易受风险冲击 需依赖"大平台"提供支持 [4] - 省联社需确保农信社坚持服务"三农"定位 当机构偏离定位时加强管理并追究班子责任 [10] 成功治理案例:浙江模式 - 浙江省联社(2022年改制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坚持"三管一服务"原则:管方向 管班子 管风险 强服务 [7] - 管方向:全系统坚持支农支小和本土化经营 管班子:实施分层分类考核及差异化评价机制 管风险:强化问责及合规文化 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发展风险准备金 [7] - 强服务:建设省级服务平台 开展"总对总"营销与30多个省级部门及央企合作 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外汇清算平台 [7] - 在金融科技领域2011年成为原银保监会首批17家信息科技风险高层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唯一省农信联社 [7] 股权结构与改革方向 - 农信社股权分散易被大股东控制 需特殊治理安排 股东需认同服务"三农"宗旨 [10] - 省联社需差异化对待行社:对表现良好者逐步放权 对表现不佳者强化管理及支持 [10] - "上参下"股权模式及全省统一法人制为"一省一策"下的新探索 效果待验证 [11] - 保持"下参上"模式是保障行社自主经营权的必要安排 省联社需强化管理 协调 服务功能以赋能行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