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欺诈
icon
搜索文档
办公场所桶装水竟是“冒牌货” 港府宣布:终止合约!港警已拘捕一对夫妻 一内地男子正被通缉!知名内地品牌曾发紧急声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5:32
事件概述 - 香港特区政府饮用水采购合约出现供应商冒用内地品牌乐百氏的情况 实际生产商为东莞樟木头镇水厂 涉事公司鑫鼎鑫商贸有限公司中标后提供冒牌产品 政府已终止所有关联合约并配合执法调查 [1][3][5] 涉事公司背景 - 鑫鼎鑫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 为香港私人公司 唯一董事吕子聪持有香港身份证 目前被香港警方控告欺诈罪 另有一名内地男子被通缉 [1] - 公司于2023年6月首次中标香港特区政府办公室饮用水合约 合约额约5294万港元 合约期36个月 同时中标渠务署亚硫酸氢钠溶液供应合约 合约额约600多万港元 [3] 政府应对措施 - 香港物流署于8月16日暂停合约 8月18日正式终止与鑫鼎鑫的饮用水及三个化学品合约 8月20日宣布终止所有与鑫鼎鑫负责人关联合约 [5] - 政府可按合约条款扣除鑫鼎鑫缴纳的约100万港元押金以补偿损失 并保留所有追究权利 [5] 产品安全与检测 - 涉事饮用水实际通过物流公司从东莞市樟木头镇水厂取得 经政府化验所检测证实安全可饮用 最近检测日期为8月15日 [5] - 物流署抽验所有供应商提供的瓶装饮用水 均符合安全标准 [5] 执法进展 - 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于8月17日拘捕鑫鼎鑫董事吕子聪及一名57岁女性股东 查获元朗仓库2.6万瓶饮用水 [4] - 吕子聪目前被扣留调查 女性股东获保释候查 案件仍在调查中 海关不排除进一步行动 [4]
办公场所桶装水竟是“冒牌货”,港府宣布:终止合约!港警已拘捕一对夫妻,一内地男子正被通缉!知名内地品牌曾发紧急声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5:27
事件概述 - 香港特区政府饮用水采购合约出现供应商冒用乐百氏品牌事件 涉事公司鑫鼎鑫被终止合约并接受刑事调查 [1][2][3] 涉事公司背景 - 鑫鼎鑫成立于2007年 为香港私人公司 唯一董事吕子聪持有香港身份证 [1] - 公司除获得5294万港元政府饮用水合约外 还取得600多万港元渠务署化学品供应合约 [2][3] - 董事吕子聪及一名女性股东已被拘捕 吕子聪目前被控欺诈罪仍被扣留调查 [1][3] 合约执行细节 - 政府物流署于今年3月招标 6月批准鑫鼎鑫提供36个月桶装饮用水服务 [2] - 合约要求供应乐百氏广州分公司生产的"鑫乐"品牌饮用水 [2] - 实际水源来自东莞市樟木头镇某水厂 通过物流公司运输至香港 [5] 政府应对措施 - 8月15日接获乐百氏函件后 物流署于16日暂停合约 18日正式终止合约 [3][5] - 同步终止三个化学品供应合约 并扣留100万港元合约押金作为补偿 [5] - 政府化验所检测确认水质安全可饮用 所有供应商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5] 执法进展 - 香港海关在元朗仓库查获2.6万瓶涉事饮用水 [3] - 商业罪案调查科已介入调查 不排除采取进一步行动 [3] - 除被捕香港董事外 另有一名内地男子被通缉 [1][3]
学校老师派发科教电影观影券,半价一张40元?家长大呼上当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08:27
"大型数码科教立体电影"来到家门口,映期一过,二十年再会?近日,有多名广州花都家长向南都记者反映遭遇消费套路。 市民王女士告诉南都记者,上周,孩子从学校带回了一张"大型数码科教立体电影"观影券。凭券可享受半价购票,连看四部立体电影。随券还有一张电影观 后感社会调查表,上面列了姓名、学校、班级及影评等内容。 不少家长以为是学校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纷纷带孩子到观影券上的影院购票观看。从影院出来,大家都齐呼上当!所谓的"大型数码科教立体电影"不仅画 面质量低下,宣称的科教效果也并不明显。成人40元、学童30元的票价也让家长认为十分不值。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该消费套路自2021年以来就已经在多地出现,已有不少家长反映"被套路"。日前,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也回应南都,近期有机构假借区 教育部门之名,向学校及学生派发"科教电影券",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和诈骗行为,提醒学校、老师和广大家长警惕。 老师派发观影券 凭券观影享优惠? 广州花都区一家长王女士告诉南都记者,上周她家就读于花都某小学的孩子放学后,从书包里掏出一张5月10日在花都某电影院放映的"大型数码科教立体电 影活动专场"观影券。 - - 时间: 5月10日(周六)地址 ...
我的德国客户:假破产,真退货
虎嗅· 2025-05-04 09:51
我在德国经营公司10年,前7年的业务来源都是B2B客户,公司规模不大,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研发和 生产,精力只够服务好几十个德国实体店商户。 所以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是持续了好几年的交往。 说得上是互相依赖和互相信任,非常稳定。 但是市场变化太快,经济下行的时候,德国人的骚操作,的确刷新了我的眼界,拉低下限。 一、他们拿破产吓唬我们,结果根本没倒闭? 去年12月,我收到一封邮件,来自我们一个长期合作的德国B2B客户,开头还挺客气: "非常抱歉,我们从夏天开始资金链就出现了问题,现在税务师正在帮我们做调整,目前的计划是申请 破产……具体情况我们下周再联系。" 我心里瞬间一沉。 因为从8月份开始,他们的货款就一直拖着没付。我们的财务部发了三封律师函警告,要求他们尽快结 清款项,结果等了四个月,他们直接甩了一句:"我们要破产了,钱没了。晚点再付。" 几天后,他们发来了正式破产流程的法律文件,说明他们已经进入破产程序,无法支付这四个月的货 款,但可以退回部分还没卖掉的库存,作为"补偿"。 我掂量了一下,账面上亏损已经是既定事实,但至少能拿回一部分库存,总比一分钱拿不到强。 于是,我们同意了,拿回了一部分剩余货物。这场所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