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牛市

搜索文档
可转债市场蓄水池“告急”:银行标的仅剩7只,上半年57家A股公司到期赎回
华夏时报· 2025-08-20 08:30
银行转债市场变化 - 六只银行转债到期摘牌 包括齐鲁转债 成银转债 苏行转债 杭银转债 南银转债 中信转债 银行转债数量从13只降至7只 余额缩水至425亿元 [1] - 银行转债余额从年初1910亿元缩水至1250亿元 浦银转债350亿元将于10月28日到期退市 届时银行品种规模将缩减至900亿元以内 行业权重占比从22%下降至14% [1][4] - 银行股表现较好触发强赎条款 促转股诉求较强 保守估算年末或剩余兴业 重银 青农 紫银4只转债 激进估算或仅剩青农 紫银两只 [3][4] 可转债市场整体动态 - 2025年上半年57只可转债到期 强赎退市 总退出规模超1000亿元 但新发转债仅20只 总规模245.77亿元 发行与退出倒挂 [1] - 超8000亿元转债市场规模急剧降至7000亿元以下 新债发行速度赶不上老债退出速度 [3] - 中证转债指数自2024年四季度低点累计涨幅达32% 市场日均成交额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40% 超过80%个券实现正收益 新能源 半导体等赛道类转债平均涨幅达35%以上 [9] 机构投资策略调整 - 资金向两类标的分流 一是中小规模成长债如新能源 AI概念转债 弹性大但波动高 二是低估值蓝筹债如公用事业 消费板块转债 承接防御性配置需求 [2] - 机构调整策略 增加对其他高评级转债配置 关注中小规模行业前景良好转债 如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发行转债 [4] - 公用事业类转债成为重要替代方向 如电力 水务等行业龙头企业转债 部分现金流稳定消费类企业和大型央企转债也受关注 [7][8] 市场影响与机遇 - 供给收缩推高存量转债估值水平 资金集中配置剩余品种 估值上升对持仓投资者形成利好 可获得可观估值溢价收益 [8] - 可转债市场萎缩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变化 不能完全归因于化债进程 受政策因素 市场利率环境 投资者风险偏好 发行人融资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 [5][6] - 市场培育新供给来源 新能源 高端制造等行业可转债快速成长 提供更好收益弹性 推动市场走向多元化 成熟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