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德哈特定律
icon
搜索文档
兰德公司:2025AI应用与行业转型报告,对医疗、金融服务、气候、能源及交通领域的影响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关注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类向欧米伽点演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将不定期推荐和发布世界范围重要科技研究 进展和未来趋势研究。 ( 点击这里查看广义智能体理论 ) 兰德公司发布的这份51页研究报告,对人工智能(AI)在医疗、金融服务、气候与能源、以及交通运输四大领域的应用现状、能力跃迁与政策影响进行 了系统梳理。报告给出一套五级"AI能力框架",用于解读从"语言理解与基础任务"到"组织级决策复制"的跨行业演进,并据此识别各行业的特定风险与治 理要点。 报告要点与方法 报告强调:AI已处在能力跃迁的拐点,相关进展将重塑经济与社会关键部门。为便于跨行业比较,兰德研究团队综合OpenAI、Anthropic与Google DeepMind等机构的最新能力划分,凝练出适用于具体行业评估的五级框架:Level 1"语言理解与基础任务"(已实现),Level 2"增强推理与问题求 解"(涌现中),Level 3"复杂环境中的持续自治运行"、Level 4"创造性与创新能力"、Level 5"组织级人类决策流程的全面复制"(后三者属于未来态)。 该框架帮助政策制定者在不同行业与不同成熟阶段"对号入 ...
陶哲轩18个月没搞定的数学挑战,被这个“AI高斯”三周完成了
36氪· 2025-09-14 05:16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公司Math开发的AI智能体Gauss在数学形式化验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仅用三周时间完成陶哲轩等数学家18个月未能解决的强素数定理形式化挑战 展示出AI在复杂数学问题求解上的巨大潜力 [1][2][4][6] 技术突破 - Gauss作为首个协助顶级数学家进行形式验证的自动形式化Agent 能够将人类数学内容转换为机器可读的形式语言并验证正确性 [4][5] - 该智能体生成约25000行Lean代码 包含上千个定理和定义 这种规模的形式化证明传统上需要多年时间完成 [7] - 项目突破复分析核心难题 Gauss作为硅基生命可持续工作 极大压缩顶尖形式化专家的工作量 [6] 性能表现 - 相比历史上最大的单个形式化项目(最多50万行代码) Gauss的产出规模达到同数量级 [7] - Lean标准数学库Mathlib包含200万行代码和35万个定理 由600多位贡献者耗时8年完成 而Gauss三周的产出效率显著超越人类团队 [7] - 团队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将形式化代码总量提升100到1000倍 目标实现"可验证的超级智能"和"通才型机器数学家" [9] 基础设施 - 为支撑Gauss运行 团队与Morph Labs合作开发Trinity环境基础设施 [8] - 系统涉及数千个并发Agent 每个Agent拥有独立Lean运行环境 消耗数TB集群内存 属于复杂系统工程挑战 [8] 团队背景 - Math公司创始人Christian Szegedy为ICML'25时间检验奖得主 其2015年提出的Batch Normalization技术引用量超过6万次 是深度学习领域的里程碑突破 [13][15][17] 行业影响 - AI工具采用与人类截然不同的方法 可能专注于明确目标而忽略隐含目标 这要求项目组织者需要更明确阐述所有目标 [10][11] - 陶哲轩指出随着强大AI工具出现 需要重新评估形式化项目的多重目标 包括知识传承、社区建设等隐含价值 [10][11]
啥?陶哲轩18个月没搞定的数学挑战,被这个“AI高斯”三周完成了
量子位· 2025-09-14 05:05
核心观点 - Gauss AI Agent在数学形式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仅用三周时间完成陶哲轩等人18个月未完成的强素数定理形式化挑战 展现AI在复杂数学验证任务中的巨大潜力 [1][2][8] 技术突破 - 生成约25000行Lean代码 包含上千个定理和定义 此类规模的形式化证明传统需多年完成 [10][11] - 项目规模达历史最大单个形式化项目的十分之一级别(历史最大项目为50万行代码) [12] - 对比Lean标准数学库Mathlib的200万行代码(35万个定理)由600多位贡献者耗时8年完成 Gauss效率显著提升 [13] 基础设施要求 - 与Morph Labs合作开发Trinity环境基础设施 支持数千个并发Agent运行 [14] - 每个Agent需独立Lean运行环境 集群内存消耗达数TB级别 属于复杂系统工程挑战 [14] 发展目标 - 计划未来12个月内将形式化代码总量提升100到1000倍 [16] - 致力于构建"可验证的超级智能"和"通才型机器数学家"新范式 [17] 团队背景 - 母公司Math由Christian Szegedy创立 其为2015年Batch Normalization技术共同发明人 [22][24] - Batch Normalization是深度学习从实验走向大规模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26] 行业影响 - AI工具可能改变传统形式化项目中明确目标与隐含目标的实现方式 需重新定义项目目标体系 [18][19] - 陶哲轩指出AI优化算法可能专注于名义目标而忽略隐含目标(如社区建设、知识传承等) [19]
AI 创业,需要重读 Paul Graham 的「创业 13 条」
Founder Park· 2025-08-22 11:15
创业公司核心原则分析 - 创业公司成败几乎完全取决于创始人团队 联合创始人的重要性堪比房地产地段 想法可调整但更换联合创始人极其困难 [3][6] - 早期投资本质是投资创始人 创始人团队是创业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优秀团队的价值远大于个体成员总和 [7][8] - 团队是"非线性系统" 需考虑相对适配性 技能互补 目标一致 关系持久性 创始人散伙是创业失败常见原因 [8] 产品开发与市场验证 - 快速启动产品是核心原则 推出产品后才真正开始工作 之前都是浪费时间 产品推出能帮助理解用户需求 [3][9] - 采用"发布-学习-迭代"循环 接触真实用户前一切努力都是纸上谈兵 快速迭代促进快速成长 [9][10] - 避免"虚假精准感"和"掌控欲" 需要向现实低头顺势而为 创业需要持续迭代而非一次性交付 [10][11] 产品理念与用户聚焦 - 爱上问题而非解决方案 对交付方式保持灵活 随着产品成熟度和市场变化迭代解决方案 [12][13] - 采用"观点坚定 态度灵活"原则 基于现有认知坚定执行 但需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 [13][14] - 理解用户是核心 创业本质是创造价值 最能掌控的维度是产品对用户生活的改善程度 [3][15] 增长策略与价值创造 - 专注于做出用户真正热爱的产品 而非单纯追求增长 用户增长路径取决于价值传递 [15][16] - 增长容易但理解用户核心需求困难 产品不解决用户问题则增长无意义 需先创造价值再谈增长 [16][17] - 创业原则往往反直觉 需先为一小群用户传递巨大价值 再考虑扩大影响 [17][18] 市场定位与用户服务 - 缩小目标用户范围至极致窄群体 在细分领域形成垄断再逐步扩大 满足部分用户全部需求优于满足所有用户部分需求 [19][20] - 提供超出预期的客户服务 无法规模化的客服是创业公司优势 能建立极强用户忠诚度 [21][22] - 用无法规模化的事为可规模化产品铺路 亲自做客服是用户探索的重要方式 [23][24] 指标衡量与资本效率 - 选对衡量指标至关重要 避免仅关注营收而忽略规模化潜力 需聚焦活跃用户数 CAC LTV等关键指标 [26][27] - 警惕古德哈特定律 当指标成为目标时就不再是好指标 指标只是核心目标的替代品 [27][28] - 专注资本使用效率 每分钱追求最大回报 低成本运营保持公司灵活敏捷 延长试错时间 [30][31] 融资与盈利能力 - 实现"泡面盈利"可改变与投资人关系 获得谈判筹码 但不适用于所有人生阶段 [32][33] - 让自己处于能对投资人说不的位置 不迫切需求资金反而更容易融资 [33][34] - 利用阶段优势 年轻时靠低成本生活 年长后靠经验和人脉 避免完全受制于投资人 [34][35] 专注力与持久力 - 避开内外干扰保持专注 创业核心是搞懂用户痛点并快速迭代 需要设计低干扰环境 [36][37][38] - 坚持是成功关键 面对挫折保持韧性 交易告吹不是个人否定 需记住初心持续前进 [39][40]
每个程序员必知的13条魔鬼定律:90%代码终将沦为垃圾
36氪· 2025-04-29 07:11
工程管理定律概述 - 文章系统梳理13条工程管理领域的经典定律,涵盖效率优化、团队协作、系统设计等维度,为技术管理者提供实战思维模型 [1][3][4] 效率管理定律 - 帕金森定律揭示工作会填满所有可用时间,设定合理截止日期可提升效率但需平衡范围、资源、时间三角关系 [5][6] - 侯世达定律指出项目耗时必然超预期,即使预留缓冲时间,建议时间估算需经历多次翻倍调整 [6][8] - 布鲁克斯定律警示延误项目增加人力反而降低效率,类比"9个女人无法1个月生育"生动说明边际效益递减 [10][11] 系统设计定律 - 康威定律表明系统架构会复刻组织沟通结构,Flo公司通过逆用该定律将发布周期从3周缩短至每日20-30次 [13][15] - 海勒姆定律揭示API所有可观察行为终将被用户依赖,导致功能删减阻力,需警惕功能开关滥用 [24] - 扎温斯基定律描述软件必然功能膨胀直至被更简方案取代,AI时代需防范非必要功能堆砌 [21][24] 团队效能定律 - 普莱斯定律量化团队产出分布:50%产出由总人数平方根成员贡献,100人团队中10人产出等同其他90人 [25] - 林格尔曼效应显示团队规模与个体效率负相关,1913年拔河实验证实,PostHog公司通过拆分为15个小团队提升效能 [26][27][29] - 古德哈特定律警示指标异化风险,代码行数等量化指标易被操纵而失真 [30][34] 实践方法论 - 坎宁安定律提出"错误诱导法"促进协作,故意提交问题PR可倒逼流程优化 [16][22] - 斯特金定律指出90%功能属无效投入,10倍工程师价值在于聚焦核心10%高价值产出 [18][20] - 吉尔布定律主张不完美测量优于无数据,与古德哈特定律形成制衡,开发者效能领域已实践此原则 [32][35][37] - 墨菲定律强调必须验证所有小概率事件,复杂边界案例未测试必导致生产事故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