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重重要性原则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ESG报告“盖章机器”:新规给第三方鉴证机构戴上金箍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00:27
核心观点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 旨在规范第三方机构ESG鉴证业务 推动行业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 [1] 准则体系设计 - 通过全流程标准化要求解决鉴证标准碎片化问题 明确工作程序及底稿规范 打击"漂绿"和"盖章报告"等形式化行为 [2] - 建立"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双重信任锚点 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可信依据 [2] - 借鉴ISSA 5000国际框架 同时结合国内可持续信息披露与鉴证均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 [3] - 强调双重重要性评估原则 要求同时考虑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 与证监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监管要求协同 [3] 机构能力建设 - 设置项目合伙人胜任能力硬性门槛 要求具备足够的可持续信息专业能力并承担结论责任 [4] - 要求鉴证机构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 [4] - 建议采用"跨学科团队+外部专家库"模式 团队需具备环境 社会 公司治理及财务领域知识 [5] - 会计师事务所需在环境科学 社会伦理 供应链管理等跨学科知识方面加大投入 [5] 质量控制与独立性 - 明确咨询服务与鉴证服务需建立内部"防火墙" 禁止咨询人员参与鉴证业务 [6] - 建议设置2-3年过渡期 过渡期后实施更严格的独立性要求 [6] - 行业将出现优胜劣汰 低价竞争难以持续 业务与人才向头部机构集中 [6] - 需警惕垄断风险 建议采取"分层服务+协同治理"策略 头部机构服务大型企业 中小机构聚焦区域性中小企业 [6] 反舞弊机制 - 可持续信息鉴证面临非财务数据缺乏统一计量标准难题 如碳排放范围三统计是市场公认难点 [7] - 气候转型目标等前瞻性信息缺乏历史数据支撑 可能被企业利用夸大绩效 [7] - 建议建立跨部门核查机制 整合政府环保监测 供应链物流系统等多源数据 [8] -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收集监管部门处罚及媒体舆情信息 对比ESG报告识别矛盾点 [8] - 建议审核企业ESG信息系统与内控制度 分析虚假披露动机 [8] 惩戒与监管协同 - 建立立体追责机制 对舞弊企业和鉴证机构实行双追责 [9] - 第三方机构与监管部门可建立双向数据通报平台 鉴证机构在监管部门授权下免责移交舞弊线索 [9] - 监管部门向鉴证机构开放企业处罚记录和舆情黑名单 辅助识别高风险对象 [9]
【碳路司南·ESG圆桌会】企业ESG治理如何赋能公司价值跃迁?
新华财经· 2025-08-07 14:00
ESG治理体系构建 - 构建系统化ESG治理体系需在企业层面确立ESG战略地位 主流治理模式包括董事会直接领导、授权现有部门兼管或设立专职ESG委员会[2] - 系统化ESG治理体系关键环节包括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 制定短中长期战略规划 配置资源推动战略落实 绩效监督及定期信息披露[2] - 企业需在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之间求取平衡 全面识别责任边界和关键利益相关方 统筹内外部ESG因素[3] 双重重要性原则应用 - 沪深北交易所和欧盟ESRS均采用双重重要性原则 涵盖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两个维度[3] - 双重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识别外部因素对财务的影响 同时评估企业对自然与社会系统的正负影响 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赋能[4] - 数字技术可为全球减排贡献15%潜力 体现责任边界积极外扩[4] ESG管理委员会设立驱动因素 - 法规驱动:全球ESG监管框架完善 多地要求企业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治理架构[5] - 利益相关方驱动:机构投资者及ESG偏好资本将ESG治理作为重要投资考量[6] - 企业自身驱动:构建ESG治理体系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降低合规风险 提升运营效率 增强融资能力与客户吸引力[6] - 同业压力驱动:行业领先企业示范效应促使企业主动加快布局[6] 商业与政策驱动因素 - 商业逻辑重构:ESG影响客户信任、供应链稳定、产品创新及市场准入 ESG治理前置可降低未来转型成本[8] - 资本市场深度介入:ESG影响估值和融资 全球资管巨头将ESG纳入投资决策[8] - 全球政策硬约束:欧盟CSRD、CBAM等法规将ESG从软倡导变为硬门槛[8] ESG治理体系层级架构 - 第一层级为董事会下属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监督ESG工作整体方向与落实[9] - 第二层级为CEO或CSO牵头的ESG领导小组 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负责资源配置[9] - 第三层级为外部专家构成的ESG顾问委员会 提供咨询建议[9] - 第四层级为ESG办公室 负责具体执行与协调[9] ESG管理委员会核心职责 - 应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战略引擎 而非仅合规披露的汇报窗口[11] - 需统筹收集分析内外部可持续发展数据 完成标准化信息披露[11] - 将ESG治理由合规导向提升为价值导向 参与战略制定、创新驱动与业务规划[11] - 实现横向整合与纵向贯通:横向与财务、法务、研发、运营等部门配合 纵向成为董事会与执行团队桥梁[11] 跨国企业ESG治理经验 - 跨国公司在董事会或高管层面设立专门ESG治理委员会 明确专人统筹ESG战略制定、目标设定和信息披露[13] -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成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ESG分会 推动跨国公司在华总部发布本地化ESG报告[14] - 发布首批十家跨国公司中国区ESG报告优秀案例 体现全球标准与中国市场需求结合能力[14] 中国企业ESG治理挑战与建议 - 董事会和高管对ESG议题认知程度待加强 需更多系统性讨论[15] - 企业需明确ESG目标并制定战略路径 鼓励员工参与 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衔接[15] - 企业ESG实践阻力来源于理念、能力、制度、资源等多层面[15] - 需建立适应自身的标准体系和数据披露路径 避免照搬西方模板[16] - 增强绿色自信 通过国际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方案 推动中国技术全球影响力[16] 行业协作与未来规划 - 数字与绿色融合为中国企业提供跃升空间 通过系统路径参与全球ESG治理[17] - 协会2025年将继续发挥ESG推广矩阵作用 举办第二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ESG报告发布活动 扩大案例发布范围[17] - 推动外资企业、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享经验 共同推动ESG工作高质量发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