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

搜索文档
电影《731》全球首映在即 香港观众热切期待
央视新闻· 2025-09-17 06:22
备受瞩目的电影《731》将于9月18日起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正式公映,同时将在澳大利亚、新 西兰、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同步上映。 该片自宣发以来便获得空前关注,截至16日,在猫眼平台"想看"人数已突破448.9万,创下内地电影历 史最高纪录,预售票房更突破8700万元人民币,展现出观众对影片的强烈期待。 9月17日下午,影片全球首映仪式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总制片人张望表示:"80年前,我们用鲜血赢得和 平;80年后,我们以电影守护记忆。《731》就像一盏灯,照亮那些可能被遗忘的角落。" 在香港,《731》将于18日全线上映。据目前安排,港澳地区首映日当天已有55间戏院排片约200场。为 突显纪念意义,影艺戏院(JP)特别选在晚7时31分举行首映礼,寓意深刻。 受害者家属隋小光和朱玉芬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全世界了解历史真相,特别是让日本民众认识这 段黑暗历史,促使日本政府向受害者家属道歉。 《731》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再现历史真相,必将引发港澳同胞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国民的历史认知 和民族认同。影片在香港、澳门的全面上映,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契机。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影片未 ...
传递历史的真相与和平的珍贵(国际论坛·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22
我父亲是一名摄影记者,生前喜欢收集各种战地照片。这本相册正是他多年前的收藏。拍摄者应是一名 当时居住在广州的德国商人。这名商人秘密拍下这些照片,在日军占领广州后不久,便像大多数德国侨 民一样离开中国,从而使相册得以保存。 第一次翻看这些照片时,其悲惨景象令我震惊,也激起了我探究照片来源与背后故事的强烈愿望。为验 证真伪,我联系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经工作人员仔细比对,确认这些照片全部拍摄于广州,而博物 馆此前从未见过相关图片。得知真相后,我认为必须将这些影像公之于众,于是决定把相册送到广州, 交给能向公众展出的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这段历史真相。 今年年初,我收到中山大学博物馆的邀请,并于7月将相册捐赠给该馆,它已成为该馆纪念抗战胜利80 周年特展的重点展品之一。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运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我认为这里 是保存相册的理想地点。这不仅是为了收藏,更是为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借此更精准定位部分照片的 拍摄地点,以解答相关未解之谜。 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在抵达广州前,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几乎全来自1938年的影像,因此很难将眼前 这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与旧照片对应,这促使我深入研究了广州的历 ...
《南京照相馆》在英国上映引发共鸣
新华社· 2025-09-06 05:31
影片发行 - 中国影片《南京照相馆》于9月5日正式登陆英国 在"电影世界公司"和"奥迪恩"两大主流院线放映[1] - 影片英国发行方为欧洲时报英国分社 其评论称该片超越了单一文化圈层 成为不同背景群体间对战争记忆和历史真相的共同对话[1] 观众反馈 - 德裔观众汉斯表示该片让更多人更好了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情况 强调历史惨剧需要被记住和展示以促进理解和反思[1] - 22岁英国出生长大的华裔观众珍妮认为作为海外成长一代 最重要的是加强中外之间的沟通[1] - 旅英三十多年的华裔观众罗女士带女儿观影目的是希望后代不要忘记祖国历史[1] 历史意义 - 发行方评论指出 对熟悉二战记忆的欧洲人而言 南京照相馆的底片与纽伦堡法庭证据具有同等重要性 都提醒人们真相必须被看见[1]
守护历史真相 开创美好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9-01 22:5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 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 了空前的高度。" 80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立于庄严的历史节点,举行盛大的纪念,既是对长眠先烈的告慰,让他们 看见自己用生命守护的家园,如今已是国泰民安;也是对每一名生者的提醒:历史从不是任人涂抹的画 布,当怀着对真实的敬畏去铭记,和平从来不是轻易拥有的馈赠,要揣着对未来的清醒去守护。 1945年9月2日的东京湾,海风裹着沉重的历史,拂过"密苏里"号战舰的甲板。当日本代表在无条件 投降书上落下最后一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终于在法西斯的溃败中渐渐散尽,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光辉,照亮了被战火啃噬得满目疮痍的世界。 在这个被永久铭刻的瞬间,《大公报》记者朱启平捕捉到一名年轻水兵的声音:"今天这一幕,我 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朱启平想起这场战争中流血成仁的将士与流血牺牲的民众,在心中默念"我 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 唯有带着不褪色的记忆走向未来、开创未来,才能避免战争悲剧在人间重演,让人类共同向往的和 平与繁荣,在一代又一代的 ...
日本应正视战争责任与历史真相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52
历史研究进展 - 明治学院大学研究员松野诚也长期自费研究侵华日军731部队和战争犯罪 强调日军有组织销毁罪证资料导致现存史料稀少[1] - 2025年3月日本参议员山添拓首次在国会公开政府隐瞒的731部队人体实验史料 该史料由松野诚也发现并发表[1] - 松野诚也2022年辞去公务员职务 受聘中国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和吉林外国语大学 联合中国学者开展课题研究[1] 新史料发现与捐赠 - 2025年3月向广东省档案馆捐赠侵华日军在香港掠夺国民政府法币印刷机的史料复印件 证实日军在华南实施"伪钞战"[2] - 捐赠资料包含《陆军登户研究所关系资料》一书 系日军伪钞罪证日文原始文件首次在中国国内出现[2] - 多年来多次向中国捐赠731部队档案及细菌战史料罪证 致力于日本毒气战和细菌战历史研究[2] 学术环境与政府态度 -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国内战争加害与殖民问题实证研究逐渐深入 但否认歪曲历史的声音依然存在[2] - 日本政府未就重大历史问题作出充分回应 未正视战争责任与历史真相[2][3] - 根据日本宪法要求政府反思军国主义败亡根源 重申不战誓言 构建符合国际共识的历史认知[3]
真相无法掩盖
海南日报· 2025-08-04 02:25
历史影像的保存与传播 -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自行拍摄暴行照片用于记录"战功",并将胶卷送往南京上海等地照相馆冲洗[9] - 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多印日军暴行照片并装订成册,相册后被吴旋保存并于1946年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提交法庭[10][11] - 日军建立严密审查制度,对涉及屠杀强奸等内容的影像加盖"不许可"印章强制销毁或封存[15] 地理坐标与城市记忆 - 影片中吉祥照相馆位于南京贡院街,该街道从日常烟火转为日军烧杀劫掠的场所[12] - 中华门作为南京城墙最坚固防线被谷寿夫部队攻破后成为大屠杀主要发生地[12] - 鼓楼医院作为美国教会医院在大屠杀期间成为救治受害者的重要场所但仍遭日军闯入劫掠[13] 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 - 电影《南京照相馆》1:1复刻场景还原历史,情节取材于罗瑾吴旋保存证据的真实事件[8][11] - 影片展现日军"百人斩"杀人竞赛情节源自1937年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屠杀平民的真实历史[14] - 导演申奥表示电影虽经艺术加工但始终敬畏历史真相,未回避暴行的血腥与荒诞[14] 证据留存与国际传播 - 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积极获取日军自拍照片用于向国际社会揭露暴行[9] - 约翰·马吉秘密拍摄医院内影像记录受害者画面[13] - 日本照相馆中国雇员违反命令多洗暴行照片并偷传至国际媒体[16]
32亿,就完了?
虎嗅· 2025-07-31 06:17
今年暑期档电影的质量普遍都不错,但最大的赢家还是《南京照相馆》,票房预测32亿,豆瓣也有8.6 分。 作为刻画苦难历史的电影,它在回顾过去的时候并没有陷入题材的窠臼,而是尽量规避种种问题,拒绝 猎奇和苦难。 即便还是存在某些不足,但整体来说瑕不掩瑜,质感在线,把个体和历史紧紧勾连。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所以,观众永远需要电影,但观众需要的,是好电影。 故事的取与舍 《南京照相馆》的背景,是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入南京,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和抢掠。 很多观众对于背景,会不由自主地内心"咯噔"一声,因为即将到来的,是惨绝人寰的暴力和戕害。 但电影却没有着急强化疼痛,而是以"吉祥照相馆"为原点,通过普通人的求生折射真切的人性,选择以 小见大。 它是一间平常的照相馆,当大家面临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以及其他重要事件,都会来此留念。 并没有多了不起,却又见证了很多人生命中了不起的"瞬间"。不管什么时代什么背景,定格的刹那都具 备丰富的故事感。 换句话说,照片和电影一样,都属于宣传媒介,在《南京照相馆》里,照片既是日本军队粉饰自己的工 具,也是将他们钉在耻辱柱上的证据。 本片中,照相馆的金老板(王骁 饰)一家四口, ...
这里有个秦始皇,颠覆你的认知!
凤凰网财经· 2025-06-08 14:30
核心观点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污名化的千古一帝 其治国理念和成就远超时代认知 [1][4][6] - 历史小说《秦始皇》通过颠覆性叙事和详实考据 全面还原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 [22][38][43] - 作品兼具文学性与学术价值 为读者提供理解秦史与华夏文明根基的新视角 [27][65][80] 作品内容与结构 - 全书共四部曲《诈坑长平》《函谷决死》《蕞邑惊鸿》《五帝祭天》 总篇幅百万余字 [25] - 从长平之战展开历史长卷 涵盖吕不韦执政至统一六国的完整历程 [25][38][40] - 深度解析重大历史事件 包括长平之战坑杀40万人 郑国渠修建背景 嫪毐叛乱等关键节点 [18][43][72]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程步为百家讲坛讲师 曾任央视栏目制片人 闭关十年完成创作 [33] - 易中天评价其为"文史奇书 定论颠覆" 白岩松 蒙曼等学者联袂推荐 [23][35] - 基于史料进行多角度解剖 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入合理文学演绎 [38][41][74] 人物塑造与历史解读 - 除秦始皇外 白起 李斯 王翦等历史人物形象饱满 呈现个人与时代命运的交互 [70] - 颠覆传统认知的史观:秦昭王弑兄篡位 白起谎报军功 子楚逃亡引发朝堂动荡等 [40][43] - 解析秦始皇称谓渊源(秦政非嬴政) 子婴身世等历史疑点 [74] 秦始皇核心成就 - 13岁即位 22岁亲政 用时10年终结500余年战国乱世 实现中国首次大一统 [51][19] - 推行书同文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建立郡县制奠定两千年封建统治基础 [8][57] -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征百越开凿灵渠 拓展华夏生存空间 [8][19] 统治智慧与管理哲学 - 每日批阅20万字奏章 超负荷勤政 且37年未诛杀任何功臣 [55] - 突破阶级用人:重用郑国修渠 采纳李斯谏言 启用尉缭等异国人才 [10][18][55] - 兼具英雄气 豪杰气 霸主气 通过理性思维与人性洞悉实现战略决策 [16][22][59]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定价99元 附赠价值199元有声书 支持扫码畅听 [29][81][83] - 覆盖成人权谋学习与青少年历史启蒙双重需求 [28] - 读者评价称其"颠覆认知" "写活千古一帝" 为近年秦始皇题材代表作 [36][46] 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通过个人命运透视大秦崛起历程:从亡国边缘到天下第一强国的逆袭 [66][67] - 揭示华夏民族凝聚力形成根源 解读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年的底层逻辑 [57][78][80] - 为现代管理者提供隐忍沉淀 识人用人 战略决策的实战案例参考 [15][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