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成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拍立得翻红 富士胶片业绩创同期新高
北京商报· 2025-08-11 16:3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0.1%至7495亿日元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1.1%至753亿日元 双双创同期历史新高[1] - 影像事业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2%达1453亿日元 营业利润大幅提升28.4%至418亿日元[1] - 医疗健康业务销售收入2285亿日元同比下降2.9% 营业利润43亿日元同比增长20.7%[4] - 电子材料业务销售收入1021亿日元同比下降0.9% 营业利润225亿日元同比增长13%[4] - 商业创新业务销售收入2736亿日元同比下降2.3% 营业利润156亿日元同比增长7.9%[4] - 维持2025财年全年业绩预期 预计销售收入32800亿日元 营业利润3310亿日元 净利润2620亿日元[4] 影像业务发展 - 一次成像系统成为业绩增长关键因素 撕拉片因明星同款效应走红 单张拍摄价格达300多元[2] - 撕拉片相纸价格持续上涨 官方拍立得mini相纸定价72元/20张 二手市场售价达150元/盒[4] - instax系列产品被视作撕拉片替代品 涵盖mini/方形/宽幅/数模等系列 定位介于时尚玩具与专业设备之间[3] - 相纸生产供不应求 公司曾声明原材料短缺导致供应受影响 正加紧生产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 公司转型历程 - 数码化浪潮导致彩色胶卷需求锐减 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市场崩溃 曾面临生死存亡危机[2] - 区别于柯达2012年破产及爱克发2005年破产 公司成功转型为综合性影像/信息/文件处理产品服务供应商[2] - 1934年创立至今 在2000年以125.9亿美元销售额跻身世界500强 传统影像领域长期占据重要地位[1][2]
拍立得类产品“翻红”,富士胶片业绩创历史新高
36氪· 2025-08-11 13:0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7495亿日元 同比增长0.1% [1] - 营业利润753亿日元 同比增长21.1% [1] - 归属集团净利润538亿日元 同比下降11.5% 主要受汇兑损失影响 [1] - 影像事业领域销售收入1453亿日元 同比增长11.2% [1] - 影像事业营业利润418亿日元 同比增长28.4% [1] - 医疗健康业务销售收入2285亿日元 同比下降2.9% [3] - 医疗健康营业利润43亿日元 同比增长20.7% [3] - 电子材料业务销售收入1021亿日元 同比下降0.9% [3] - 电子材料营业利润225亿日元 同比增长13.0% [3] - 商业创新业务销售收入2736亿日元 同比下降2.3% [3] - 商业创新营业利润156亿日元 同比增长7.9% [3] 业务板块亮点 - 影像业务增长主要由一次成像系统驱动 [1] - Bio CDMO 半导体材料及影像业务板块呈现强劲增长 [1] - 所有事业领域的营业利润均实现增长 [1] - 公司预计2025财年销售收入32800亿日元 营业利润3310亿日元 净利润2620亿日元 [3] 产品与市场动态 - 撕拉片因明星同款效应走红 单张拍摄价格达300多元 [2] - 撕拉片相纸价格持续上涨 [2] - instax系列产品被消费者视为撕拉片替代品 [2] - 撕拉片与拍立得虽同属即时成像技术 但存在显著差异 [2] - 富士胶片曾于2016年宣布停产撕拉片 [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1934年创立 在影像领域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1] - 2000年以125.9亿美元销售额跻身世界500强 [1] - 从传统胶片业务成功转型为综合性影像 信息 文件处理产品及服务供应商 [2]
从70元涨到上千元,被称“纸片茅台”的撕拉片是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07:08
撕拉片技术背景 - 撕拉片(Peel-apart film/Packfilm)是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即时显影技术先驱,将暗房冲洗过程缩短至几分钟[6] - 该技术盛行于1960-1970年代,后因设备笨重和数码技术冲击逐渐没落,宝丽来2008年全面停产,富士2016年跟进停产[6] 成像原理与技术特点 - 成像过程分三步:负片感光形成潜影→滚轴挤破药水包显影→手动分离正负片获得最终照片[8][9] - 相比拍立得,撕拉片需手动拽出照片且显影过程更依赖人工操作,但负片可扫描为数字文件二次编辑,部分高端型号在色彩准确度、细节表现力和画幅尺寸上优于一体化胶片[10][11] 市场现状与价格波动 - 当前流通的撕拉片均为宝丽来/富士库存产品,停产前10张装售价65-70元,现二手市场价格飙升至数百至上千元/盒,单张成本达数十至上百元[12][14] - 价格暴涨主因供需失衡,叠加明星效应和"绝版收藏"噱头,部分过期胶片被冠以"纸片茅台"称号[12][14] 产品风险与厂商态度 - 现存撕拉片基本已过期,存在显影失败、色彩失真等风险,部分商家采用"付费体验"或"不保质量"的销售模式[15] - 富士官方明确表示停产原因为成本高和设备笨重,提醒消费者对过期库存产品保持理性,警惕炒作行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