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集采政策优化

搜索文档
医药集采政策优化:克服“唯低价”现象,引导质量监管
搜狐财经· 2025-03-31 00:11
集采政策现状与问题 - 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显著降低药品价格并减轻患者负担但"唯低价"中标现象导致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受损[1] - 第十批药品集采中选率仅53.3%创历史新低多个药品降价幅度超80%部分药品降幅超90%[2] - 全行业利润下降削弱企业研发投入能力并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和质量隐患[2] 政策优化方向 - 竞价规则优化引入次低价的1.8倍作为限价标准替代最低价的1.8倍以避免超低价报价行为[3] - 医保支付标准设置为中选价的1.5倍超过部分需患者自费促使企业报价更理性[3] - 强化B证企业资质要求需具备累计2年以上同类型制剂药品实际生产经验[3] 行业质量监管升级 - 新规淘汰缺乏生产管理经验的B证企业截至2023年底全国1097家B证企业中436家为未取得药品批件的"空证"企业[3] - 政策引导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升整体质量水平[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仿制药企业面临价格与质量双重压力部分依赖委托生产的中小企业可能退出市场[4] - 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优势更容易在集采中胜出市场份额向大型企业集中[4] 企业发展战略调整 - 第十一批集采报价逻辑倾向于合理利润而非一味追求低价[4] - 企业需平衡价格与质量关注供应链与受托方协同并提前布局产线合作方[4] - 生物类似药胰岛素中成药等品种集采将逐步展开[4] 政策转型方向 - 医药集采政策从"控费优先"转向"质量与创新并重"[5] - 政策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5] - 行业集中度提升促使集采在降价与保质量间找到更好平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