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首届北京市“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调研汇讲暨宣讲骨干培训班圆满结束
北京晚报· 2025-09-16 06:34
活动概况 - 首届北京市"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年度调研汇讲暨宣讲骨干培训班于9月13日圆满结束 活动共有8个宣讲团参与 覆盖朝阳区 东城区 经开区 密云区 怀柔区 昌平区 海淀区 石景山区 聚焦红色文化 数字经济 "两山"理念 世界科技园区建设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等主题 [2] - 全市共有17个宣讲团 72名宣讲员参与本次调研汇讲活动 活动结束后将选拔优秀队伍组建市级示范团 强化提升后赴全市巡讲 [50] 宣讲内容主题 - 朝阳区宣讲团以《消费活力看朝阳》为题 从场景创新释放消费潜力 供给创新与消费潮流同频共振 优质服务提升消费体验三方面阐释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 [6] - 东城区宣讲团以《北京中轴线的传承密码》为题 通过文化之轴 活力之轴 民生之轴三个维度展现北京中轴线串起的历史文化 民生发展与新时代活力 [10] - 经开区宣讲团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系统讲述新质生产力内涵 北京培育新质生产力历程 以及北京亦庄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阵地的责任担当 [13] - 密云区宣讲团以《密云水库故事里的"两山"理论》为主题 结合密云水库发展建设故事 阐释"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16] - 怀柔区宣讲团以《红色星火照亮振兴之路——怀柔区宝山镇道德坑村的实践》为题 从红色记忆 历史资源转化振兴动能 文化激活精神动力三个维度 讲述道德坑村从"空巢村"依托红色基因实现的蝶变 [19] - 昌平区宣讲团以《百年南口风华正茂 昌平红色起点开启新征程》为题 通过昌平南口从红色小镇到工业重镇 再到新时代科创小镇的转型 展现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 [23] - 海淀区宣讲团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题 立足海淀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定位 阐释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迈进的创新实践 [26] - 石景山区宣讲团以《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为题 从生活场景切入 结合案例阐释数字经济内涵及发展路径 展现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践 [28][31] 宣讲形式特点 - 所有宣讲团均采用"理论+百姓+文艺"特色模式 理论微宣讲严把政治关和专业关 百姓宣讲突出草根性和代表性 文艺宣讲注重文艺性和表现力 [44] - 宣讲内容结合百姓生活故事和文艺表演形式 包括百姓宣讲《朝阳 与世界共享精彩》 歌曲《熠熠朝阳》 北京琴书《永乐大钟的传说》 京剧《哪吒-童心筑梦》 对口快板《红色文化铸振兴》等多样化表现形式 [6][10][13][19] 活动成效与评价 - 活动被评价为思想与艺术的精神盛宴 理论传播的精彩创新 具有理论味 生活气和文艺范 既接地气又具感染力 让听众听得进 记得住 用得上 [31][44] - 专家评委从理论微宣讲 百姓宣讲 文艺表演及整体呈现效果进行点评 增强了开展特色宣讲活动的信心 [31]
北京发布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0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行动计划发布 -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 明确5个方面45项重点任务 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 [1] - 行动计划包含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管理能力 加强传承利用 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 保障措施五大方面 [1] - 目标到2027年实现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成效突出 历史风貌充分彰显 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重要窗口 [1] 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措施 - 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加快核心区文物腾退 推进区域历史环境保护和城市更新 [1] - 加强相关水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态空间保护 传承老城历史文脉 [1] 保护管理能力提升 - 充分发挥监测平台作用 持续做好世界遗产监测 制定旅游服务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实施可持续旅游管理措施 [2] - 完善重大建设项目遗产影响评估制度 加强区域风貌管控 持续优化提升景观视廊 [2] 文化传承与利用 - 深入挖掘遗产价值 重点阐释作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重要标识 推进数字中轴建设 打造互动型沉浸式数字产品和体验场景 [2] - 发布北京中轴线丛书和特种邮票 启动2025年公众参与活动 招募1000名志愿者参与监测巡查 文化地图绘制和影像制作 [2] - 钟鼓楼和永定门设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 15处构成要素将陆续完成标志牌安装 [2]
北京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逐步恢复历史格局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行动计划 - 发布《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明确5方面45项重点任务 包括加强整体性保护 提升管理能力 促进传承利用和文化传播 [1] - 目标2027年实现天坛 先农坛等遗产点腾退整治明显进展 中轴线历史风貌充分彰显 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重要窗口 [1] - 北京将推进核心区重点文物腾退 恢复遗产点历史格局 加强区域历史环境保护和城市更新 保护相关水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旅游服务与价值挖掘 - 制定旅游服务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实施可持续旅游管理措施 优化导游导览服务 构建慢行探访系统 [2] - 开发特色旅游线路 推进数字中轴建设 打造互动型沉浸式数字产品和体验场景 [2] - 深化展陈体系 提升遗产价值展示标识系统 举办主题国际交流活动 加强宣传推广 [2]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 “古都之脊”持续焕发新活力
央视新闻· 2025-07-27 16:13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及保护计划 - 北京中轴线于2023年7月27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长7.8公里,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 [1] -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包含45项措施,重点推进整体性保护、管理能力提升及国际传播 [4] - 计划明确将推动天坛、先农坛等遗产点腾退整治取得显著进展 [3] 遗产保护与开放进展 - 先农坛庆成宫与正阳门箭楼于2023年底完成修缮并开放,先农坛腾退古建筑群新增开放面积近2万平方米 [7][9]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参观人次超120万,开发文创产品300余款,其中天宫藻井冰箱贴销量达19万件 [9] -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数字化监测平台,整合三维数字孪生和AI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评估与修缮一体化 [12] 技术创新与公众参与 - 在遗产点布设物联网设备如北斗卫星监测站、微型加速度计,通过5G实时传输沉降、扰动等数据 [17] - 公众巡查机制累计上传8万条巡检数据、16万张照片,形成"全民守护"模式 [14] 北京世界遗产整体管理 - 北京现有8处世界遗产,包括长城、故宫、中轴线等,正通过协调机制提升整体保护水平 [6]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将正式发布
央广网· 2025-07-27 02:13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及保护计划 - 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27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发布《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1] - 申遗成功后北京市加快推进重点遗产点腾退修缮,包括钟鼓楼、永定门御道等,先农坛庆成宫与正阳门箭楼已于2023年底开放[1] - 先农坛腾退古建筑群落(宰牲亭院落、神仓院落、庆成宫院落)新增开放面积近2万平米,古建筑博物馆参观人次达120万(2023年7月至今)[1] 三年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计划聚焦天坛、先农坛等遗产点腾退整治,提出45项措施涵盖保护、传承、利用三大方向[1][2] - 重点任务包括加强中轴线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化价值阐释与国际传播交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