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储能

搜索文档
江苏溧阳:千亿“动”力之城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11:13
产业规模与产能 - 2024年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值达1515.3亿元 [1] - 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7 [1] - 溧阳已布局5条锂电生产线,每秒制作一个电芯,每150秒生产一个电池包 [2] - 2024年上半年溧阳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11.1%和12.1%,占江苏省36.2%和37.4%,占常州市81.3%和81.9% [2] - 2024年1至6月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同比增长21.5% [4] - 近3年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 [4] 产业链布局 - 形成动力电池"3公里产业圈",聚合上下游企业超100家 [1][3] - 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日均生产超400万件锂电池结构件,配送半径不超过3公里 [3] - 构建完整产业链覆盖正负极、控制系统、隔膜及结构件 [3] - 龙头企业包括江苏时代(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上汽时代、璞泰来等 [3][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累计突破37项关键核心技术 [1] -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突破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3] - 14家科创平台采用"科创平台控股、研发人员持股、政府基金参股、社会资本入股"创新模式 [6] - 设立超100亿元产投基金,孵化天目先导、中科海钠等30多家硬科技公司 [6] - 钠离子电池工程化应用难题获突破,建成钠电池公共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6] 产能扩张与新赛道布局 - 江苏时代在溧阳建设并投产四期生产基地 [3] - 江苏卫蓝新能源开发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2024年总产值同比增长40.7%,预计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8] - 2024年12月设立新型储能产业园,达产后年产2.5吉瓦时储能集成产品,年产值约50亿元 [8] - 创智园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超11兆瓦(含8.7兆瓦屋顶光伏+0.15兆瓦河边光伏+0.3兆瓦车棚光伏+2.6兆瓦光伏廊道) [9] 成本与效率优化 - 创智园度电成本降低0.2元/千瓦时,年均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约23% [9] - 推进微电网场景建设包括南山竹海零碳停车场、桂林村零碳乡村 [9] 人才与资本支持 - 建成1.5万余套人才公寓,每年提供1亿元创业支持资金 [7] - 吸引20多位院士及200余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落户 [7]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 - 加速拓展"动力+储能"新赛道,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及微电网示范城市 [8] - 研发低空飞行器锂电池技术,搭建"车能路云""车船云"智能运载网 [9]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江苏溧阳:千亿“动”力之城是如何“炼”成的?
新华网· 2025-09-16 08:44
产业规模与产能 - 2024年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值达1515.3亿元[1] - 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7[1] - 溧阳已布局5条锂电生产线 每秒制作一个电芯 每150秒生产一个电池包[2] - 2024年上半年溧阳动力电池产销量分别占全国11.1%和12.1%[2] - 江苏科达利日均生产超400万件锂电池结构件[3] 产业链布局 - 形成动力电池"3公里产业圈" 聚合上下游企业超100家[1][3] - 构建完整产业链涵盖正负极、控制系统、隔膜、结构件等环节[3] - 江苏时代建设四期生产基地 与时代上汽、上汽时代形成集群效应[3] - 设立超100亿元产投基金 孵化天目先导、中科海钠等30多家硬科技公司[7]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累计突破37项关键核心技术[1] - 14家科创平台聚集县城 采用创新股权结构模式[3][7] -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填补世界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空白[3] - 钠离子电池工程化应用取得突破 建立钠电池公共技术平台[7] - 研发支撑低空飞行器续航能力的锂电池技术[10] 企业发展与业绩 - 江苏卫蓝新能源2024年总产值同比增长40.7% 预计销售额突破2亿元[9] - 溧阳动力电池产业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4] - 2024年1-6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 同比增长21.5%[4] 新兴领域拓展 - 2024年12月设立新型储能产业园 达产后可年产2.5吉瓦时储能集成产品 年产值约50亿元[9] - 创智园光伏总装机容量超11兆瓦 包括8.7兆瓦屋顶光伏和1.9兆瓦光伏廊道[9] - 度电成本降低0.2元/千瓦时 年均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约23%[10] - 打造南山竹海零碳停车场、桂林村零碳乡村等微电网场景[10] 人才与政策支持 - 每年拿出1亿元为科研人员提供创业支持[8] - 已建成1.5万余套人才公寓[8] - 吸引20多位院士、200余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落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