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益相关者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ESG浪潮下,哪些企业真正践行“利他即利己”?2025榜单揭晓在即
搜狐财经· 2025-09-06 02:11
在此背景下,2025年"可持续品牌典范"榜单评选正式启动。评选旨在寻找将ESG理念融入血脉的企业,打造"市场可感、价值可见"的商业典范。为确保评选 的广度与真实性,主办方联合WindESG、商道融绿及妙盈科技三家权威数据机构,系统梳理上万家企业的ESG信息,覆盖本土与跨国企业、上市公司与非上 市公司。 评选标准亦更趋严格。联合妙盈科技邀请的国际顶级机构与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将从ESG评分、治理架构、合规性、审计认证等多维度进行专业评估;同时 设立独立观察团,对评选全过程进行鉴证与监督,欢迎社会各界监督,以提升榜单的透明度与专业性。 但希望的火种正在点燃。一些企业开始将员工视为"合作伙伴"而非"人力成本",投资其健康与成长,营造体面的工作环境;一些品牌拥抱"循环经济",将废 弃物料转化为畅销商品,让商业生命力在再生中延续;还有一些平台开放核心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构建更稳固的生态。这些 实践证明,商业智慧不仅在于逐利,更在于以长远方式盈利——在利他中实现利己,而ESG正是引导商业向善的罗盘。 ESG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E)关乎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表现差的企 ...
哪些公司真把人当人?即便下行仍追求“清洁”?
虎嗅APP· 2025-09-05 11: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ESG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但已出现向善趋势 ESG理念从附加题转变为必答题 成为企业长期盈利的核心战略[2][3][5][9] - 虎嗅启动2025可持续品牌典范评选 旨在表彰真正融入ESG理念的企业 推动商业文明进化[9][11][13] ESG现状与挑战 - 中国企业ESG治理受限于起步晚基础薄弱 仍有较长发展道路[3] - 过去一年出现员工权益受损 生产安全事故 环境污染等短视商业行为[2] - ESG面临长期性与经济性平衡的十字路口拷问[9] 积极实践案例 - 企业将员工视为投资对象 创造体面工作环境[4] - 品牌拥抱循环经济 将废弃物料再设计为畅销商品[5] - 平台开放核心技术 帮助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5] ESG各维度内涵 - 环境(E)涉及空气水质 表现差企业污染环境 表现好企业将绿色能源作为核心竞争力[7] - 社会(S)涉及员工权益消费安全 表现差企业侵犯劳工权益泄露隐私 表现好企业珍视消费者信任[8] - 治理(G)涉及管理效能 表现差企业存在贪腐内幕交易 表现好企业拥有透明决策机制和股东权利保障[9] 评选方法论 - 覆盖所有在华企业 包括本土跨国上市非上市公司 依托Wind ESG 商道融绿 妙盈科技三家数据机构的上万家企业ESG信息[15] - 联合妙盈科技邀请国际顶级机构专家学者 从ESG评分 治理架构 合规性 审计认证等多维度评估[15] - 设立独立观察团对全过程鉴证监督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提升透明度[15]
哪些公司真把人当人?即便下行仍追求“清洁”?
虎嗅· 2025-09-05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ESG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但正涌现出积极实践 ESG已从附加题转变为企业必答题[4][13] - 商业成功需要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价值 而非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4] - 虎嗅启动2025"可持续品牌典范"评选 旨在寻找真正将ESG融入血脉的企业[15][16] ESG现状分析 - 中国企业ESG治理受限于起步晚 基础薄弱等因素 发展道路漫长[4] - 过去一年出现员工权益受损 生产安全事故 环境污染等负面案例[2][3] - 部分企业开始实践正向ESG举措:投资员工健康成长 拥抱循环经济 开放核心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5][6][7] ESG维度解读 - 环境(E)表现差的企业将污染成本外部化 表现好的企业将绿色能源和可持续材料作为核心竞争力[10] - 社会(S)表现差的企业忽视供应链劳工权益和用户隐私 表现好的企业珍视消费者信任并与供应商共同成长[11] - 治理(G)表现差的企业存在内部贪腐 产品问题及内幕交易 表现好的企业拥有透明决策机制和股东权利尊重[12] 评选活动设计 - 评选覆盖所有在华经营企业 包括本土和跨国公司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 基于万家企业的系统性ESG信息[19] - 评审团由国际顶级机构和知名高校专家学者组成 评估维度包括ESG评分 治理架构 合规性和审计认证[19] - 设立独立观察团对全过程监督 提升榜单透明度和专业性[19]
当上市公司决定拿全部身家理财炒股,说明什么问题?
虎嗅APP· 2025-08-27 13:37
公司投资决策与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和不超过18.3亿元进行证券投资,两项合计超过138亿元,但公司最新总市值仅为136亿元,投资总额超过市值[2] - 公司终止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年产量40万吨,预计年均销售额超150亿元,净利润7.9亿元,曾被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极[2] - 公司后续终止了原拟投入15亿元设立子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计划,并披露高额分红政策,未来三年拟每年进行2至3次分红,现金分红比例由原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10%提升至40%[6] 业务结构与经营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纺织品外贸(供应链服务)和新能源材料,2024年总营收389.56亿元,其中供应链服务业务占比94.38%,化工新能源业务占比5.4%[4] - 供应链服务业务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占供应链营收83%,覆盖轻工、五金、化工等贸易品类[4]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5.48%,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增长10.85%,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06亿元,同比下降31.06%[4] 行业环境与挑战 - 纺织品出口业务面临美国"对等关税"计划影响,2024年美国市场营收同比降低3.2%,且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复杂多变[5] - 新能源板块受锂电材料价格下跌影响,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43.46%,电解液价格下行,行业价格战激烈,盈利空间受压[5] - 公司证券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超7000万元,在沪指上半年上涨2.76%的背景下仍录得亏损,投资能力遭质疑[5] 治理与战略问题 - 公司投资理财决策被质疑偏离企业核心使命,治理能力存在短板,不符合ESG治理原则要求的清晰战略定位和透明资本使用[5] - 公司行为被批评为短视化治理,资源从创新和主业转型转移至金融投机,可能削弱长期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9] - 作为国内最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其资本运作可能被业内视为风向标,引发误导效应[10] ESG评级与长期价值 - 多家评级机构给予公司低ESG评级,妙盈评级为C,商道融绿评级为B-,国证指数评级为B,反映公司在战略前瞻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治理方面的不足[12] - 公司需关注技术研发投入以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并通过强化合规、开拓新市场稳定就业和客户信任,而非依赖金融投机[13]
当上市公司决定拿全部身家理财炒股,说明什么问题?
虎嗅· 2025-08-27 10:09
公司财务决策 - 公司宣布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和不超过18.3亿元进行证券投资,合计超过138亿元,而公司最新总市值仅为136亿元 [1] - 公司终止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年产量40万吨,预计年均销售额超150亿元,净利润7.9亿元 [1] - 公司后续终止原拟投入15亿元设立子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计划,并披露高额分红政策,未来三年拟每年进行2至3次分红,现金分红比例由10%大幅提升至40% [4] 业务结构分析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纺织品外贸(供应链服务业务)和新能源材料,2024年总营收389.56亿元,其中供应链服务业务占比94.38%,化工新能源业务占比5.4% [2] - 供应链服务业务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占供应链营收83%,覆盖轻工、五金、化工等贸易品类 [2] - 化工新能源业务聚焦锂电材料,包括电解液、添加剂、磷酸铁锂前驱体,并布局固态电池和钠电池材料 [2] 经营绩效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5.48%,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增长10.85% [2]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06亿元,同比下降31.06% [2] - 美国市场营收2024年同比降低3.2%,新能源板块营收同比减少43.46% [3] 行业环境挑战 - 纺织品出口面临美国"对等关税"计划影响,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复杂多变 [3] - 锂电材料价格下跌,电解液价格下行,行业价格战严重,产业链内卷 [3] - 主业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需求低迷冲击,新能源赛道投资大、收益低 [3] 投资能力评估 - 公司证券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超7000万元,在沪指上半年上涨2.76%的背景下仍录得亏损 [3] - 公司治理能力和专业性存在明显短板,投资能力遭诟病 [3] 战略与治理问题 - 公司资本运作与企业核心使命偏离,资源从创新和升级被转移出去 [3][5] - 公司治理层在战略选择上短视化,宁可依赖资本市场波动套利,也不愿承受主业转型阵痛 [5] - 公司ESG评级处于低水平,妙盈评级C,商道融绿评级B-,国证指数评级B [7] 市场与行业影响 - 公司作为国内最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其资本运作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6] - 公司行为可能导致其他企业误认为金融投机是缓解主业困境的捷径,引发行业资本配置从研发创新转向金融投机 [5][6] - 公司投机行为可能推高股市波动,并在亏损时造成债务链条断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