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更好保障老有所养 健全分级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39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 旨在建设分级分类 普惠可及 覆盖城乡 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更好保障老有所养[1] - 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体系是首要一环 依据老年群体不同需求 经济状况及自理能力划分服务层级与类型 实现精准化 差异化养老服务供给[1] -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坚持问题导向 通过精准匹配资源 优化服务供给 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服务对象从重点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向关注全体老年人转变 服务场景从突出机构养老向贯通协调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多形态转变 服务内容从简单生活照料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品质服务转变[2] - 各地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通常着力建设养老机构 增加养老床位等 对老年群体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还有待提高[2] 老年人能力分级与服务匹配 -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是精准识别需求 合理匹配资源 优化服务供给的基础 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能力综合评估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3] - 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活动的老年人应鼓励社区提供文化娱乐 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等服务 重点是预防功能退化 维持健康状态[3] - 需部分协助的老年人应提供老年助餐 助浴 助洁 助行 助医 助急以及康复训练等多样化服务[3] - 失能失智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占比逐年攀升 必须将失能老年人照护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坚持优先发展 倾斜支持 系统推进[3] 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 加快健全以县域为统筹 乡镇(街道)为枢纽 村(社区)为支点 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做到居家养老"送上门" 社区养老"家门口" 机构养老"不离街乡 不出区县"[4] - 村(社区)通过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站点 为老年人提供助餐 助浴 日间照料等基础生活照料服务 强化对居家养老的支持[4] - 乡镇(街道)通过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 短期托养等专业照护服务 同时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调配[4] - 县级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 承担兜底保障和信息整合职能 拓展和强化服务示范 行业指导 应急救助 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 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4] 养老服务形态分类与供给优化 - 优化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专业支撑 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分类提供居家 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5] - 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导 并灵活借助社区养老服务 社会支持资源 家庭关怀[5] - 轻度失能老年人可主要选择居家养老 并依托社区养老服务 借助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依靠家人照料[5] - 重度失能老年人需要更多专业照护 通常选择机构养老 部分选择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照护并获取专业的社会支持[5] 养老服务机构分类与改革 - 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主要收住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等 收费由政府定价 可免费或低价入住[6] - 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面向全体老年人开放 优先收住失能 失智等刚性需求的老年人 享受一定政府财政补贴[6] - 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则提供多样化 个性化服务 满足有较高经济实力家庭对较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6] 多方协同推进体系建设 - 健全分级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 市场 社会 家庭多方协同发力[6] -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 完善顶层设计 加强资源统筹 优化配置格局 加强监督管理 保障服务质量等 形成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有情社会 有爱家庭协同发力的路径[6]
健全分级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09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 旨在建设分级分类 普惠可及 覆盖城乡 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1][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服务对象从重点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向全体老年人转变 服务场景从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多形态贯通协调转变 服务内容从简单生活照料向医养康养相结合品质服务转变 [2] -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有差距 老年群体在经济状况 健康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对多样化需求满足程度有待提高 [2] 分级分类服务体系具体内容 - 对老年人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进行分级 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能力综合评估 鼓励社区为能独立完成基础活动的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 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 为需部分协助的老年人提供助餐 助浴 助洁 助行 助医 助急及康复训练等服务 将失能老年人照护纳入体系建设重点 [3] - 对养老服务网络进行分级 加快健全以县域为统筹 乡镇为枢纽 村为支点的覆盖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村提供助餐 助浴 日间照料等基础生活照料服务 乡镇提供康复护理 短期托养等专业照护服务 县级建设综合管理平台承担兜底保障 信息整合 服务示范 行业指导 应急救助 资源协调等职能 [4] - 对养老服务形态进行分类 优化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专业支撑 医养相结合的供给格局 能自理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导 轻度失能老年人主要选择居家养老并依托社区服务 重度失能老年人通常选择机构养老或家庭环境中接受专业照护 [5] - 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分类 兜底保障型机构主要收住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 收费由政府定价 普惠支持型机构面向全体老年人开放并享受政府财政补贴 完全市场型机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较高品质需求 [5][6] 体系建设实施路径 - 需要政府 市场 社会 家庭多方协同发力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 完善顶层设计 加强资源统筹 优化配置格局 加强监督管理 保障服务质量等形成协同发力路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