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搜索文档
上海雅仕: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2025年8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8-27 16:12
内部控制缺陷分类 - 内部控制缺陷按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设计缺陷指内部控制设计不适当或缺失 运行缺陷指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未按设计方式运行或执行人员缺乏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 [1] - 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可能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可能偏离目标 一般缺陷指除重大和重要缺陷外的其他缺陷 [1] - 按表现形式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 财务报告缺陷针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 非财务报告缺陷针对战略目标、资产安全、经营目标和合规目标等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法划分缺陷等级 定量标准以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潜在错报比例为基准 重大缺陷为错报≥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的2% 重要缺陷为错报≥1%且<2% 一般缺陷为错报<1% [2] - 重大缺陷定性标准包括控制环境无效、发现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已发现并报告的重大错报在最终财务报表中未更正、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2] - 重要缺陷定性标准指内部控制中不应存在的多项缺陷组合 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真实和准确目标 一般缺陷指除重大和重要缺陷外的其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依据业务性质严重程度、负面影响性质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定量标准以直接财产损失金额划分 重大缺陷为损失≥1000万元 重要缺陷为损失≥500万元且<1000万元 一般缺陷为损失<500万元 [3][4] - 重大缺陷定性标准包括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受到监管机构处罚导致重大损失、缺陷整改后较长时间内未得到整改 [3] - 重要缺陷定性标准包括受到监管机构处罚但未造成重大损失、已向外界披露造成负面影响、缺陷整改后较长时间内未得到整改 一般缺陷包括决策程序效率不高影响生产经营 [3]
天目药业: 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2025年8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06
内部控制缺陷分类 - 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2] - 设计缺陷指缺少必要控制或控制设计不适当 [2] - 运行缺陷指设计有效的控制因执行问题无法实现目标 [2] - 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2] - 按影响目标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 [3]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潜在错报≥资产总额1%或≥利润总额5% [5][6] -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资产总额0.5%≤错报<1%或利润总额错报<5% [5][6] -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错报<资产总额0.5% [5] - 重大缺陷定性情形包括董事高管舞弊、财务报告重大错报更正、外部审计未发现错报等 [6] - 重要缺陷定性情形包括未建立防舞弊制衡、会计政策应用不当、特殊交易无控制机制等 [6]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直接财产损失≥500万元 [6] -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100万元≤损失<500万元 [6] -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损失<100万元 [6] - 重大缺陷定性情形包括受国家部门处罚、严重违法违纪、决策程序缺失导致重大失误等 [6][7] - 重要缺陷定性情形包括受省级处罚、关键业务程序偏差、重要制度缺失未整改等 [6][7] 认定标准实施要素 - 认定时需考虑缺陷组合的风险叠加效应和补偿性控制 [7] - 定量标准基于最近一年经审计合并报表数据 [7] - 公司需根据经营状况变化及时评估修订标准 [7] - 标准适用于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 [7] - 由董事会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7]
福蓉科技: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13
内部控制缺陷分类标准 - 内部控制缺陷按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两类 设计缺陷指控制设计不适当导致无法实现控制目标 运行缺陷指未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不当导致控制失效 [1] - 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可能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且认定内部控制无效 重要缺陷可能偏离目标但整体有效性不受严重危及 一般缺陷为除重大和重要外的其他缺陷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 采用定量标准划分缺陷等级 重大缺陷为错报金额≥营业收入总额2% 重要缺陷为营业收入总额1%≤错报<2% 一般缺陷为错报<营业收入总额1% [2] - 定性标准包括 重大缺陷存在高管舞弊或审计委员会监督无效 重要缺陷存在补偿性控制缺失或账务处理错误 一般缺陷为不构成重大或重要的其他缺陷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 定量标准以资产总额为基准 重大缺陷造成财产损失≥资产总额1% 重要缺陷损失≥资产总额0.5%但<1% 一般缺陷损失<资产总额0.5% [3][4] - 定性标准包括 重大缺陷导致重大负面影响或监管处罚 重要缺陷引发负面舆情或环保事故 一般缺陷为不构成重大或重要的其他缺陷 [4] 标准实施与修订机制 - 认定标准由公司审计部负责 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未尽事宜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执行 [1][4] - 标准若与未来法律法规冲突需立即修订并报董事会审议 董事会拥有最终解释和修订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