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合伙制

搜索文档
呷哺呷哺启动“凤还巢”计划,“分蛋糕”能否成为“良药”?
贝壳财经· 2025-07-21 09:38
公司战略调整 - 呷哺呷哺启动"凤还巢"内部合伙计划 首批21位合伙人完成签约 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 合伙人主要为运营经理及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1] - 采用"三方共同持股"模式 合伙人、集团及高管共同持有门店股份 通过股权绑定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4] - 总部提供全方位支持 包括品牌授权、供应链保障、人员培训及运营督导 合伙人可享受与直营店同等的成本优势与品质保障[5][6] - 计划每年新增50至100家合伙门店 分红比例向一线员工倾斜 首批门店预计5个月回本成为内部标杆案例[6][8] 行业发展态势 - 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 同比增长5.6% 但增速较2023年明显放缓[2] - 火锅门店数量在2024年三季度达53.55万家峰值后持续减少 2025年一季度降至50.48万家[2] - 人均消费90元以上火锅门店占比从27.9%降至11% 70元及以下门店占比由44.8%上升至65.7% 显示消费持续下探[2] - 头部品牌纷纷转向合伙与加盟模式 海底捞2024年3月推行加盟特许经营 九毛九2024年2月开放区域代理权[3] 模式优势与挑战 - 合伙制可绑定人才并稳定军心 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员工内生动力 有利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6][7] - 餐饮连锁化率提升 品牌管理技术及供应链能力增强 为放开加盟合伙提供基础支持[7] - 需严格把控品控和分红机制 确保管理标准与食品安全体系统一 避免因管理失控导致闭店率升高[6][7] - 该模式被视为直营与加盟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能平衡扩张速度与品质控制 但实际效果仍需观察首批门店运营成果[7][8] 公司经营状况 - 呷哺集团股价2024年长期低于1港元 4月市值跌破10亿港元 较2021年高点下跌96%[2] - 集团创始人曾承诺将门店利润30%-40%分配给营运端人员 目前通过股权绑定形式落地[6] - 相比海底捞截至2023年底仅13家加盟店(含10家老店转让) 呷哺的轻资产拓店模式更适应其体量[8]
计划每年新增超50家合伙门店,呷哺呷哺启动合伙人计划
新京报· 2025-07-17 01:30
火锅行业动态 - 海底捞持续孵化子品牌 [1] - 巴奴于6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冲刺"火锅第三股" [1] - 呷哺呷哺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首批21位合伙人签约 已有5家合伙门店运营 计划每年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 [1] 呷哺呷哺合伙人计划细节 - 重点激励对象为对门店成长贡献最大的一线人员 包括运营经理 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 [1] - 合伙人与集团及高管共同持股 将门店收益与各方深度绑定 [1] - 合伙人无需承担开店资金和品牌管理费用 只需专注优化营业指标 [2] - 分红比例向一线员工倾斜 [2] - 集团提供全方位支持 包括品牌授权 供应链保障 管理标准 开店资金等 [2] - 合伙人门店需遵循统一管理标准与食品安全体系 [2] - 合伙人可接入集团全球供应链网络 享受与直营店同等成本优势 [2] - 集团组建专属服务团队 提供全周期运营支持 [2] 餐饮行业趋势 - 多个餐饮头部品牌陆续开放加盟 合伙模式 [3] - 海底捞于去年3月宣布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 [3] - 九毛九先于海底捞一个月宣布引入加盟模式 [3]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 管理技术 监控能力 供应链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提高 [3] - 内部合伙模式在餐饮行业流行 部分品牌通过该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3] - 该模式将员工从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伙人 共同承担风险与收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