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

搜索文档
第一批丁克夫妻离世,遗产留给谁?
36氪· 2025-09-29 01:40
没有法定继承人,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一个人在走到生命尽头时,财产作为其奋斗一生的见证,究竟该归谁所有? 子孙承欢膝下,老人安享晚年,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理想样板。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婚恋观、生育观的改变,以及多种外部因素的作用,我国不少老 人在中年时期就成为无儿、无女、无配偶人士,并在老年时期成为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且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在世的孤寡老人。 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仅在上海徐汇区就有3000余名孤寡老人。其中,老人在离世后,其遗产无人继承的案例尤为常见。 著名美食家、作家、节目主持人蔡澜离世后,其遗产分配问题频繁登上各大社交网络热搜,更有人称其留下的遗产数额高达上亿元。虽然蔡澜助理杨翱发 文,以"关你屁事"回敬那些过度关注的目光,但人们的好奇之心并未完全散去。 01 突然"冒"出来的亲戚 2022年,家住上海市徐汇区的独居老人葛老伯去世,其生前留下了存款和保险金等共计约130万元(后发现葛老伯名下还有一笔300万元存款),名下还有 一套位于上海市区的房子。 这些好奇的目光或许并非全然出于善意,但也透露出公众对于那些无主遗产的关注:没有法定继承人,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一个人在走到生命尽头时,财 产 ...
日本养老神话,也“塌房”了?
创业邦· 2025-05-17 09:39
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3%,富山县超30%,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但规模达2.1亿且增速更快 [6][7] - 日本养老体系存在国家预算不足、护工短缺、科技化滞后等问题,中国养老行业处于扩大服务数量阶段但总体质量未达理想水平 [4][7] -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覆盖40岁以上居民,中国缺乏统一制度导致养老成本差异显著 [11][9] 养老成本与模式 - 中国高端养老社区月租8000元至3.5万元不等,农村地区千元以下优质养老院稀缺 [9][10] - 日本介护服务分7级,费用按项目明码标价,老人自付10%-30%,但部分老人仍因自费部分陷入"老后破产" [12][13] - 日本60%老人希望居家养老,但重度失能者多转向机构,"特养"养老院等待名单达25.2万人 [16][18] 行业运营与创新 - 日本养老院通过"加算"补贴提升服务质量,但2022年特养设施整体利润率-1.0% [19] - 护工短缺问题严峻:日本2023年缺口20.4万人,中国缺口达550万且65%从业者超50岁 [27][29] - 日本引入外国护工缓解用工荒,中国护工占比7%,印尼、越南等国家为主要来源 [28][30] 服务优化与社区共生 - 日本养老院通过设备升级(如起重机器人)将护工腰痛率从40%降至20%,老人受伤率从200起/年减至17起 [23] - "养老+儿童"模式(如葵照护、银木樨)通过跨代互动提升老人生活意义,形成社区共生 [35][37] - 服务质量细节关键:如食物造型改善食欲、浴室防滑设计、监控设备隐蔽性等 [30][32]
日本养老神话,也“塌房”了?
虎嗅· 2025-05-14 00:29
日本养老行业现状 - 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624.3万人,占总人口29.3%,富山县高龄化率超30% [3] - 日本养老体系面临国家预算不足、护工短缺、科技化滞后等深层危机 [1] - 特别养护养老院("特养")利润率-1.0%,床位供不应求,2022年重度失能老人等待人数达25.2万 [20][23] 中国养老行业现状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1亿,占总人口15.4%,老龄化规模更大速度更快 [3] - 国内高端养老社区月租8000元起,两室一厅超万元,普通农村老人难觅千元以下靠谱养老院 [6][7] - 行业处于扩大服务数量阶段,整体服务质量未达理想水平 [3]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 - 40岁起缴费,介护认定分7级,级别越高需求越高 [9][10] - 服务分居家/社区/机构三类,老人自付10%-30%,如上门入浴自付约63元人民币 [13][14] - 制度复杂导致"老后破产"风险,超出保险范围服务需全额自费 [15] 养老机构运营模式 - 日本养老院通过"加算"机制获取补贴,涉及员工资质/专项护理等500多页标准 [24] - 喜寿会引进起重设备和介护机器人,3年内护工腰痛率从40%降至20%,老人受伤从200起/年减至17起 [27] - "养老+儿童"等社区共生模式显现成效,如葵照护通过开放园区实现代际互动 [40] 护工短缺问题 - 日本2023年护工212.6万人,缺口20.4万,2025年需求将达243万 [31] - 护工平均年收入362.8万日元,低于社会平均496万日元 [33] - 中国养老护理员仅50万,缺口达550万,65%从业者超50岁 [32] 行业技术应用 - 喜寿会推行"3A介护改革"(安全/安心/安逸),采用介护机器人降低人力依赖 [1][27] - 国内头部养老社区使用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全国24个社区16000名在住老人数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