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

搜索文档
华安基金副总经理谷媛媛离任:7年8个月见证规模增3倍 行业高管流动潮下未来去向引期待
新浪基金· 2025-09-28 07:31
近日,华安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公司副总经理谷媛媛因个人原因离任,离任日期为 2025年9月26日。这位在华安基金任职超过七年八个月的女性高管,其职业生涯的此番变动,引起了业 内的广泛关注。 谷媛媛的离任,不仅是华安基金内部管理层的一次重要调整,也为观察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以及公司 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战略定力提供了一个窗口。 | 基金管理人名称 |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 | --- | | 公告依据 |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 | | | 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 | | | 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 | 高管变更类型 | 离任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 | 离任局级管理人员职务 | 副总经理 | | --- | --- | | 商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谷媛娱 | | 离任原因 | 个人原因 | | 离任日期 | 2025 年9月 26日 | | 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 | 无 | 她在华安基金的晋升轨迹同样明确:从市场业务二部大区经理,到产品部高级董事总经理,再到2018年 2月13日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这两个中 ...
交银施罗德明星基金经理将离职!管理规模超90亿元,代表作7年回报超200%
华夏时报· 2025-09-23 09:37
基金经理变动 - 交银施罗德基金为刘鹏管理的三只产品密集增聘三位新基金经理 徐嘉辰加入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 郭若加入交银先进制造混合 周珊珊加入交银启明混合 所有产品转为共管模式[2] - 刘鹏确认即将离职 其为公司权益投资团队重要成员 代表产品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任职期间回报率达202.29%[2] - 刘鹏从业背景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 2014年6月加入公司 从行业分析师晋升至基金经理 累计任职时间超过7年[3] 产品业绩与规模 - 刘鹏在管基金总规模达91.25亿元 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自2018年5月29日管理以来任职回报率202.29% 交银启明混合A自2020年5月27日管理以来回报率75.24% 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A自2021年2月1日管理以来回报率21.83%[4] - 新聘基金经理中徐嘉辰深耕医药领域及行业轮动策略 郭若研究方向与先进制造主题高度契合 周珊珊拥有17年从业经验且擅长混合资产和专户管理[4] 公司经营状况 - 交银施罗德基金期末净资产呈波动下行趋势 2024年6月30日为5520.32亿元 2024年12月31日为5369.14亿元 2025年6月30日降至4966.78亿元[5] - 2025年6月30日期间申购7413.65亿份 赎回7169.01亿份 期末总份额4556.35亿份[6] 行业影响与应对 -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对产品规模和投研团队稳定性造成冲击 行业人才流动加剧成为普遍现象[6] - 专家建议通过一体化投研建设减少对核心人员依赖 运用大模型和数字化技术构建金融平台 通过股权激励和绩效考核提升团队稳定性[7]
固收名将张翼飞离职,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7-28 22:03
基金经理离职事件 - 安信基金资深基金经理张翼飞于7月15日因个人原因离职 其在公司任职13年 管理多款基金产品将由李君 黄琬舒等人接手 [1] - 张翼飞在公开信中表示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 承诺以长期稳健的投资方式服务投资者 引发市场对其可能投身私募基金的猜测 [1] - 张翼飞需遵守一年的离职静默期规定 短期内无法直接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工作 [4]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张翼飞管理的安信稳健增值基金过去10年实现年年正收益 最大回撤仅-7.20% 年化收益率达6.19% [2] - 尽管个人业绩突出 但安信基金整体公募规模降至940亿元 较去年底减少近250亿元 偏债业务增速落后市场 [2] 行业人才流动情况 - 2025年以来已有160位基金经理离职 涉及85家公募持牌机构 固收领域人才流失现象明显 [1] - 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频繁 不少精英选择私募基金作为新职业发展方向 [1] - 固收业务作为公募基金发展较快赛道 受到中小基金公司重视 成为规模增长突破口 [1] 公司及行业影响 - 张翼飞作为公司副总经理及固收老将离职 对安信基金产生一定影响 [1] - 公司需填补管理空白 继续推动固收业务发展 同时行业需思考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2] - 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是市场发展必然现象 公司需应对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 [4]
富国基金于洋二度“清仓式”卸任!从业绩神话到争议离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03:18
基金经理变更事件 - 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于洋因"个人原因"卸任其管理的两只产品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与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期混合 卸任后已无在管产品 [1] - 此次卸任早有预兆 3月7日富国新动力增聘林庆共同管理 6月7日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增聘张弘共同管理 行业惯例视为离职前兆 [2] - 于洋职业生涯两度转折 2020年6月首次卸任转投私募 2021年底回归富国基金 2025年再次清仓式卸任 [3][4]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于洋首次管理富国新动力期间(2017-2020)任期回报138.63% 年化回报39.48% 同类排名第一 富国精准医疗混合A任职回报达151.22% [3] - 回归后业绩显著下滑 管理富国新动力三年累计亏损11.29% 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收益率仅1.26% [5] - 管理规模从2022年二季度76.60亿元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40.74亿元 富国新动力近一年收益率10.46% 同类2327只中排名第920位 [5] 资金流动情况 - 富国新动力连续4个季度净赎回 2024年四季度份额缩减4.53亿份 2025年一季度再减3.38亿份 半年累计缩水近8亿份 [5]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182人 同比增长15% 反映行业竞争加剧与业绩压力 [7] - 证监会推动行业"去明星化" 要求构建团队化投研体系 部分基金公司已转向平台型投研策略 [7] 行业生态变化 - 晨星分析师指出 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与新兴行业涌现对投研体系覆盖深度提出更高要求 需提升体系化运作能力 [8] - 基金公司需优化人才管理机制 平衡"明星化"与"去明星化" 构建健康行业生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