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教育

搜索文档
我们需要一场气候防灾的全民教育
经济观察报· 2025-08-31 08:59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 2025年防汛关键期全国33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22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1] - 内蒙古巴彦淖尔山洪致13人失联(12死1生还) 甘肃兰州山洪致15死28失联并转移安置超1万人[1] - 北京密云强降雨致37人死亡 其中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占31人[2] 气候变化与灾害关联性 - 2013-2022年十年间87%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相关[2] - 中国70%以上城市和50%以上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高发区[2] - 近60年中国高温日数与暴雨日数增加 北方西南干旱化加剧 登陆台风强度提升[2] 气候变暖具体表现 - 内蒙古1961-2023年年均气温每10年上升0.36℃ 高温日数明显增加[3]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年降水量仅127.3毫米 属典型干旱地区[3] - 北京密云强降雨持续7天 局地最大降水量573.5毫米 两次出现3小时累计超180毫米极端降雨[2] 防灾体系现存问题 -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处于分散状态 存在部门/地方/城乡/灾种分割问题[3] - 气象预警信息需通过短信/新闻媒介/农村广播等多渠道下沉至偏远地区[3] - 公众缺乏极端天气安全意识与防灾技能 露营地选择忽视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4] 应对策略方向 - 需构建"预警-劝导-救援"完整防灾链条[3] - 加强气候防灾全民教育以适应极端天气频发新常态[4] - 干旱地区防汛意识薄弱 需提升对"百年一遇"强降雨的应急响应能力[3]
感受“丹麦孔子”的教育理念(环球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6-29 22:01
教育理念与历史背景 - 格伦特维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倡导平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打破贵族阶层对教育的垄断 [1][2] - 19世纪初丹麦面临国家危机,精英阶层垄断教育导致国民素质低下,社会阶层固化严重 [2] - 格伦特维认为民众普遍接受教育才能国富民强,提出教育根本性改革,不设门槛为农民、工人等建立成人高校 [2] 教育实践与影响 - 1844年格伦特维在罗丁创办丹麦第一所成人高校,确立点亮人生、培养公民、学会学习三大任务 [3] - 成人高校采用开放性办学,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学习历史、人文及生存技能,没有考试 [3] - 成人高校启蒙推动丹麦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开展合作社运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3] 教育成果与现状 - 格伦特维思想推动丹麦成人高校快速发展,约70所成人高校成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3] - 丹麦教育水平全球领先,识字率高达99%,高等教育入学率达85% [3] - 丹麦教育体系在资源投入、教学质量、社会实用性等方面仍体现格伦特维教育思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