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依赖型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美债收益率再度飙升的长短期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2:05
美债收益率飙升的直接触发因素 - 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 该裁决将于10月14日生效 可能导致美国政府面临进口商要求退回已征收关税的情况[1] - 市场预期美国政府为应对潜在退稅压力及滚雪球式赤字 将加大债券发行量 面对扩大的供给市场迅速做出抛售反应[1] - 截至9月3日下午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4.293% 3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988% 均经历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1] 美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 -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达36.21万亿美元 占GDP比重123% 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0%警戒线[2] - 2024财年联邦政府收入4.9万亿美元 支出达6.8万亿美元 财政赤字高达1.9万亿美元 创除疫情期间有记录的第三高[2] - 债务利息支出达8820亿美元 较2020财年3450亿美元增加155.65% 成为财政支出重要压力源[2] 税收政策与收入结构问题 - 个人所得税 工资税及公司所得税等主要财政来源同步锐减[2] - 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累计减少企业税收约1.8万亿美元[2] - 2025年7月4日签署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宣告延续并永久化2017年减税法案主要条款 并添加额外税收减免政策[2] 债务依赖型模式形成 - 在选民政治制约下 削减公民福利和加税成为政党不敢触碰的红线 历届政府推行"只扫本届门前雪"的减税策略[3] - 减税政策惯性叠加社会保障 医疗保险和国债利息等刚性支出挤压 使美国从"财政自律模式"滑向"债务依赖型模式"[3] - "大而美"法案通过后 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提升至125% 国债上限从36万亿美元推高至41万亿美元[3] 美债供给结构变化与需求疲软 - 7月以来美债发行速度和规模增加 且呈现长端占比增加的结构性特征[4] - 四季度美债净发行量预估约5900亿美元 其中长债4470亿美元[4] - 因长端债券净发行量较高造成长短期限结构性错配 货币市场基金久期接近历史均值 国内机构购债意愿普遍较低[4] 美联储政策立场转变 - 白宫持续施压和人事干涉下 FOMC具有投票权的12位委员中已有3位持明显鸽派立场[4] - 对降息持开放态度的票委人数逐渐增加 与之前坚定不移实现2%通胀目标形成鲜明对比[4] - 降息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利率与长期国债价格的"跷跷板"效应开始发挥作用[4][5] 长期国债价格波动加剧 - 美联储从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为核心的赤字货币化操作日益从幕后走向台前[3] - 全球安全资产进入重新寻锚的动荡期 长端美债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已不可避免[3] - 在降息周期里长期美债价格会上升 这自然降低了美债的海外需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