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级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供需基本面及后续展望如何?
2025-06-09 15:3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再生铸造铝合金行业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但提及头部企业如宝钛股份[1][2][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概况与结构** * 中国再生铸造铝合金行业高度依赖废铝原料 废铝下游流向中该环节占比约60%[1] * 产业链与电解铝关联密切 废铝按含铝量分为生铝(含量小于98%)和熟铝(含量大于98%)[1][2] * 再生铸造铝合金大部分使用原含量少于98%的原铝 主要出于成本考虑[2][14] * 行业链条话语权集中在废料供应端和汽车需求端 合金厂相对弱势[3][14] **废铝供应与政策影响** * 废铝供应整体紧张 国内回收体系不完善且许多产品未进入报废周期(交运报废周期10-20年 建筑40-60年)导致回收量及增速不稳定[1][4] * 国家政策对废铝进口影响显著 如2018-2020年限制固体废物进口导致进口量大幅下降 2020年后标准细化进口逐渐恢复[4] *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扰动 如2018年对美国废铝100%开箱检验[4] * 价格上涨和期货上市可能刺激废料供应弹性 大贸易商拆解资源及共享单车、报废汽车拆解场等可能进入废料环节增加供应[3][12] **产能、开工率与集中度** * 行业建成产能过剩 全口径产能超过3,000万吨 再生产能约1,800万吨 但开工率仅百分之四五十左右[1][3][16] * 产能集中在广西、江西等地 行业集中度不高 前五企业占30% 前十占46% 前二十不到60%[1][7] * 开工率受废料供应限制、利润微薄以及需求集中影响 个体间分化明显 地域税收政策(如江西和安徽税收洼地)影响生产成本[16] **再生产品占比与进出口** * 中国再生产品在整体供应结构中占比不超过20% 远低于日本(100%依赖)、美国及德国(超过60%)[1][8] * 2018年后废铝进口骤减 国内企业在马来西亚等地建立破碎分选线 将处理后产品进口至国内 2018-2020年再生产品进口骤增 目前稳定在120万吨左右[8] **成本与定价机制** * ADC12成本计算复杂 受非标品定价波动、带票与否(每吨可差近1,000元)、元素添加比例等因素影响[1][9] * 废铝定价机制灵活 参考出水率 进口废铝参考LME折算 国内参考三方网站及沪铝定价 每批次现场测含量定出水率[1][5][13] * 行业订单更多采用绝对价格形式 加工费普遍在1,000元左右[21] **下游需求特点** * 下游需求高度集中 70%用于汽车摩托车 家电机械设备各占10%左右 季节性明显[1][10] * 汽车用再生铸造铝合金需求量约400万吨至500万吨 占汽车用铝全口径700万吨的约77%[1][10] * 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应用ADC12更少 因三电系统难以使用且一体化压铸等新工艺挤占传统应用场景[11][27] **期货上市影响与市场预期** * 电解铝期货基准价定在18,000元 预计盘面围绕基准价在19,300至19,700元之间波动[3][32] * ADC12与A00价差是调节库存和贸易的重要参考 当价差超过800至1,000元时企业会增加原铝用量[18][20][43] * 季节性需求使得ADC12与A00价差较大时是备货做期限正套的好时机[3][33] * 华东地区可能成为交割主力 因安徽等地成本优势 现货报价便宜 但需关注库容问题(第一批库容11万吨)[3][29][35] **其他重要内容** * 再生利用中保级利用率约40%(发达国家超过50%) 降级利用指材料性能要求降低[6] * 再生行业数据质量较差 难以统计 但随着公共库应用增加可能改善[15] * 现货市场普遍参考宝钛股份报价 但存在局限性 期货上市后定价权可能转移至盘面[17] * 回购模式存在 合金厂有销售渠道消化铁水货物[24] * 进口锭符合国标 贴水宝泰500元左右 技术门槛不高 更重硅含量控制(一般10%左右)[25] * 汽车整车厂对一级供应商认证严格且账期长 但一级零部件厂商利润微薄 对便宜材料会考虑参用[26] * 期货合约设置为每手10吨 仓单有效期360天 交割月份持仓限额90手 可申请套保额度[28] * 两方开票(买卖方直接对接)替代五方开票 以控制交易所风险及避免发票隐患[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