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验时代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AI越来越让人失望?
36氪· 2025-08-14 12:50
AI行业现状与挑战 - ChatGPT-5上线后市场反应平淡 未能重现此前ChatGPT发布时的轰动效应 官方因用户体验问题不得不重新开放GPT-4o服务[1] - 全球AI产业处于微妙转折点 技术从实验室向现实应用跃迁过程中出现集体迷茫[1] - 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从1996-2006年的1.5%降至2007-2017年的0.3% 各国对新发展范式需求迫切[2] - 过去十年AI领域累计投入超1万亿美元 但实际获得感低于预期 企业认为"能用但不够好用"[2] - 科学家观点出现严重分歧:Yoshua Bengio预测2-5年实现人类水平AI 而杨立昆认为目前人类水平连"猫猫狗级别"AI都做不出[2] 技术扩散与产业化路径 - AI先驱Richard Sutton提出"体验时代"理论 认为AI需通过自我体验实现突破 类似蒸汽机在发明60年后才通过行业应用引爆工业革命[4] - 工业革命历史表明技术胜出关键非"谁先造出完美机器" 而是"谁让机器更快改变生活"[5] - 英国蒸汽机渗透率5年从5%提升至40% 法国同期仅12% 美国电力普及用10年而欧洲需25年[5] - 当前AI处于"技术供给过剩但需求尚未涌现"的尴尬期 全球每天新增100个AI模型[6] - 中国AI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超40%但商业化率仅15% 美国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万亿但落地场景不足20%[6] - 全球Top 20大模型中14个来自中美 但实现规模化商用不足5个[6] 企业实践与商业化案例 - Waymo坚持技术完美主义拒绝早期商业化 特斯拉采用实用主义从L2起步 2023年搭载FSD车辆超400万辆 累计行驶500亿公里[9] - 特斯拉FSD用户渗透率达22% 商业价值远超仍处测试阶段的Waymo[9] - 医疗AI能在10秒内完成肺部CT扫描并标注病灶(准确率97%) 教育AI能为乡村教师自动生成个性化教案(覆盖80%常见题型)[11] - 腾讯与三一重工、宁德时代合作工业质检 积累超1000万张瑕疵样本 检测准确率从85%提升至99.2%[18] - 腾讯AI通过微信(14亿月活)、企业微信(5亿用户)、视频号(日活超8亿)等超级场景实现技术迭代效率比纯实验室模式快3-5倍[18] - 百度文心一言以百度APP(月活超6亿)为入口 阿里千问以电商(淘天)、办公(钉钉)为切入点推动B端场景规模化应用[18] 平台生态与商业化进展 - 中美大型科技平台已取代高校成为AI创新核心主体 高校研发占比从2014年全球第一严重下滑[13] - 大型科技平台具备海量数据、资金和应用场景 能打破线性创新模式 通过数据网状方式实现技术创新[14] - 腾讯通过"混元大模型+API接口+工具包"组合 打破行业边界实现技术跨域融合[19] - 截至2025年7月 腾讯AI能力接入30+垂直行业 服务企业超10万家 开发者超50万[19] - 2023-2025年腾讯AI投入超1000亿元 其中70%用于场景落地而非单纯研发[19] - 腾讯2025年Q2收入184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净利润556.3亿元人民币 AI已成为业务增长引擎[20] - 阿里将"AI+云"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阿里云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 AI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同比增长[20] 中国AI发展模式 - 中国科技企业选择务实路径 聚焦技术-市场适配性 不做"技术明星"而做"实用工具"[12] - 海尔将智慧生产经验推广到啤酒厂、化工厂等工艺流程 京东将智慧仓储物流复制到白鹤滩水电站建设[12] - 中国AI研究人员数量中科院3453人、清华2667人、北大2123人 但腾讯992人、阿里633人研发团队已超越部分高校[17] - 中国科技企业在应用场景打造与效率扩散方面具有更显著优势[17] - 与欧美追求技术参数领先不同 中国模式核心是用场景反哺技术 用生态放大价值[29] - AI终极目标不是技术领先 而是让技术成为每个人的工具[28]
强化学习之父:LLM主导只是暂时,扩展计算才是正解
量子位· 2025-06-10 02:23
大模型技术前景 - 当前大语言模型(LLM)主导地位是暂时的 未来5-10年将不再是技术前沿[1][4] - LLM依赖人类数据训练 但模仿人类思维只能达到人类水平上限 难以突破现有认知边界[9][10][11] - 静态数据集存在局限性 AI需要从第一人称交互中获取动态"体验数据"实现自我迭代[13][14][15] 强化学习与体验时代 - 强化学习之父Richard Sutton提出AI将进入"体验时代" 通过Agent与环境互动产生更高级数据[14][18] - AlphaGo第37手非常规走法证明体验学习能突破人类认知局限[14] - 持续学习算法+大规模算力扩展是强化学习发挥潜力的关键[20][22][23] Agent去中心化发展 - 不同目标Agent可通过去中心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类似人类社会经济运转模式[24] - 集中控制AI的主张源于恐惧 多样性目标与合作秩序更能释放AI潜力[25][26] - 未来AI将具备自主设计能力 人类角色转变为设计催化剂[29] 行业技术争议 - 技术社区对LLM发展存在分歧 部分观点认为LLM已接近领域天花板[31] - 技术突破常来自未知领域 当前LLM技术成熟度可能限制创新空间[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