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轨卫星物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星座”完成一期组网 卫星物联网商用时代开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6 10:21
中国商业航天里程碑事件 - 吉利星座第六轨道面以一箭12星方式成功发射 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 - 2022年至2025年通过6次发射实现64颗在轨卫星 完成一期组网部署[1] - 成为中国首个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星座 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实时通信覆盖[1] 星座技术性能与全球地位 - 在南北纬60°区域实现1至2重实时覆盖 系统具备每天3.4亿次通信能力[2] - 支持全球2000万用户 单条通信能力达1900Byte 支持文字/语音/图片传输[2] - 具备50dB超强抗干扰能力 通信可用性及可靠性远超国际同类系统[2] - 在轨卫星数量位列全球商业卫星物联网星座第二 仅次于铱星二代(66星)[3] 与Starlink的差异化定位 - SpaceX星链聚焦高速上网场景 面向家庭用户和远程企业市场[3] - 吉利星座专注低功耗轻量级通信 覆盖车载/机载/船载/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3] - 核心解决地面网络无法覆盖或不稳定区域的连接痛点 强调物联网数据回传场景[3] 规模化应用场景 - 智能汽车:实现无人区远程数据传输和自动驾驶辅助[5] - 低空经济:为人机物流和低空巡检提供连续通信保障[6] - 远洋渔业:实现渔船作业数据实时上传 提升监管效率与安全[7] - 应急管理:在地面网络瘫痪时充当生命线通信[8] - 能源基础设施:支持油气管道/远程电网/边远水利设施智能化运维[9] 集团内部协同与商业化进展 - 吉利银河星耀8/E8 领克900 极氪001FR/009光辉版等车型均搭载卫星通信技术[10] - 曹操出行Robotaxi车队通过星座实现实时物联通信 确保远程监控与调度[10] -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 全球应急通信 跨境智慧物流 绿色能源管理等领域释放价值[10] 全球化市场拓展 - 重点布局中东 东南亚 中亚 非洲 拉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 与阿曼Azyan Telecom合作推进中东及非洲渔业通信服务 年底覆盖数万渔船[11] - 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ADISB 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农业/能源领域应用[11] - 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跨越式通信升级方案[11][12] 工业化制造能力 - 台州卫星超级工厂实现卫星工业化量产 引入汽车行业自动化制造模式[13] - 单颗卫星生产周期缩短至28天以内 年产能达500颗[13] - 建成4年完成近80颗卫星量产 大幅提升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13]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为低轨卫星物联通信产业提供工程化 系统化建设样本[14] - 助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航天创新体系[14] - 推动我国卫星物联 天地一体融合通信等前沿领域实践探索[14]
我国低轨卫星物联网建设加速 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搜狐网· 2025-08-11 02:05
发射任务进展 - 2025年8月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利星座第四轨11颗卫星并进入预定轨道[1] - 此次发射是继2022年、2024年完成三个轨道面部署后的又一次组网推进[4] 低轨卫星通信行业趋势 - 低轨卫星物联网正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海洋、山区等偏远区域具有不可替代优势[3] - 国际案例显示低轨星座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智慧农业、远程监控等广覆盖场景 国内以吉利星座为代表的民营星座加速构建全球通信网络[3]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能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研发运营 是我国首个完全由民营企业自主建设的低轨卫星物联通信星座[4] - 卫星全部由台州湾吉利卫星超级工厂量产 采用汽车行业自动化制造模式 单颗生产周期缩短至28天 年产能达500颗[8] - 工厂实现总装集成测试流程智能化 显著提升我国低轨卫星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8] 全球市场拓展 - 已与20多国电信运营商合作 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市场[7] - 与阿曼Azyan Telecom合作测试显示通信成功率99.15% 网络可用性超99.97% 终端具备强抗干扰能力[7] - 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ADISB 获政府高层关注 将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农业等场景落地[7] - 与沙特ATSS签署备忘录 计划推进当地牌照许可和技术验证[7] 应用场景规划 - 星座组网后将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实时无缝通信 为国家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提供补充[4] - 重点服务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等十大领域 支撑工业场景和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6] - 计划2025年底为阿曼数万条渔船提供物联通信服务[7] 行业影响 - 项目为我国低轨卫星物联通信产业提供工程化建设样本 助力完善市场化航天创新体系[10] - 推动卫星物联、天地一体融合通信等前沿领域实践 支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