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利率十年嬗变:7天逆回购登顶,“麻辣粉”MLF退出
搜狐财经· 2025-03-25 13:33
政策利率体系演变 - 央行宣布自3月起MLF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MLF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 其政策属性完全退出[1] -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成为最重要、最核心的政策利率 标志着过去10年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完成[1][14] - 政策利率体系从最初种类繁多逐步简化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MLF利率两大类 现归一为7天逆回购利率[1] MLF工具发展历程 - MLF于2014年9月创设 最初两个月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7695亿元 期限均为3个月期[6] - 创设背景包括资本流动变化导致外汇占款下降 需补充基础货币 以及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7][10] - 2019年末MLF余额达3.7万亿元 与PSL合计占央行总资产两成 期间外汇占款下降3.3万亿元[8] MLF政策职能演变 - 2019年8月LPR报价机制改革后 MLF成为贷款定价基准 固定在每月15日操作为LPR报价提供参考[11] - MLF利率作为中期政策利率 影响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存款利率 形成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核心[11][12] - 但MLF占银行负债比重不高 对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影响有限 利率传导逻辑不够顺畅[12] 7天逆回购利率核心化 - 央行自2023年7月起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 增强其政策利率地位[15] - 7天逆回购每个工作日进行操作 频率高于MLF 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引导市场利率[15] - 2024年3月MLF招标方式调整后 央行不再公布中标利率 彻底淡化其政策色彩[16]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 政策利率体系优化是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关键步骤[3][16] - 当前存贷款利率与7天逆回购利率调整幅度存在偏离 因银行存贷利率市场化竞争不均衡[18] - MLF余额从峰值下降3万亿元 至2024年2月末为4.1万亿元 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或归零[18] 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变革 - MLF创设初衷是弥补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基础货币缺口 现逐步被国债净买入等方式置换[18] - 国债买卖或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最主要方式 人民币发行将锚定国家信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