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效解码
icon
搜索文档
老板拍脑袋的KPI,正在逼走优秀团队
虎嗅· 2025-09-02 04:28
人效管理理念误区 - 企业人效管理常采用"以考代管"方式 人力资源部将激进标准分解至业务部门 导致业务部门因未将人效纳入年初计划而普遍难以达标[1] - 老板因感知组织效率问题而启动人效管理 但存在信息不对称 直接设定统一标准(如人均营收10万美元或人效提升30%)引发内部冲突[2] - 三方均存在理解偏差:老板设定标准粗暴 业务部门有合理理由 人力资源部未发挥专业职能作用[3] 科学人效管理方法 - 应基于战略理解设定差异化产出指标 采用高阶人效指标而非仅低阶指标 通过"人效解码"合理配置资源[3] - 需结合"人效赋能"应用组织与人力资源创新手段实现速赢 避免走捷径导致陷阱[3][4] - 考核设计需平衡独立性与系统性 作为红线指标在标准之上追求经营产出最大化 并设置人工成本结余分享等额外奖励[8] 考核体系整合方案 - 避免专项考核错误:单独颁布政策并强联动年终奖金的做法违背契约精神[5] - 避免简单加载错误:在平衡记分卡中人效指标权重最多不超过8% 难以引起重视[7] - 应使人效指标既拥有独立位置又融入绩效系统 形成类似红线指标的约束机制[8] 试点实施策略 - 选择有人效提升潜力的业务单元作为试点 组建混搭精英团队(HR骨干+业务+财务+外部专家)[11] - 老板亲自挂帅以获取资源与权限支持 团队定位为排头兵需将理念转化为可落地政策[11] - 团队成员需跳出专业逻辑聚焦生意 通过流程再造(如业务与人力协作)和预算调整实现协同创新[12][13] - 淘汰不能提供价值增量的成员 最终沉淀方法论并培养人才 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