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

搜索文档
上海量子实验刷新世界纪录 对量子计算机研发有何意义?
第一财经· 2025-08-14 14:47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实现了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 [1] -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报道 [1] - 审稿人评价该研究创造了新纪录,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重大飞跃 [1] 中性原子技术路线 - 中性原子路线被视为未来中国量子产业突破的关键,具有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连接性等优势 [2] - 中性原子计算是上海市重点布局的研究方向,相比其他技术路线发展速度更快 [2] - 研究团队使用光镊阵列囚禁中性原子,通过重排技术将初始随机填充的原子阵列转换成无缺陷原子阵列 [2] 技术参数与性能 - 研究团队实现了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的任意构型重排,总耗时仅为60毫秒 [5] - 系统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双比特门保真度达99.5%,探测保真度达99.92%,追平国际最高水平 [5] - 该方法耗时与原子阵列规模无关,未来可直接应用于数万原子规模的无缺陷阵列重排 [5] AI技术应用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专用大模型,实时驱动高速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动态刷新,精确控制光镊阵列位置和相位 [7] - 利用AI技术实现了高度并行性和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 [7] - 该成果体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的重大价值,是目前"AI+量子"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6] 产业发展与布局 - 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类似于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计算机发展水平 [8] - 上海组建了量子计算项目经理团队,形成未来产业培育方案,进行全要素和全链条布局 [8] - 上海计划打造量子计算未来产业集聚区,集聚顶尖人才、独角兽企业等资源,加速产业培育与落地 [8] - 上海将与中国科大、合肥实验室等单位合作,把长三角打造成量子科技和产业高地 [8]
上海量子实验刷新世界纪录,对量子计算机研发有何意义?
第一财经· 2025-08-14 09:33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实现了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构建[2] - 该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并获得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的亮点报道,审稿人评价为"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的重大飞跃"[2] - 实验实现了60毫秒内完成原子重排,且耗时与阵列规模无关,未来可扩展至数万原子规模[5] 中性原子技术路线优势 - 中性原子路线虽为后起之秀,但因其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单比特99.97%、双比特99.5%)和任意连接性被视为关键突破方向[3] - 相比超导和光量子路线,中性原子具有尺寸优势,可通过激光阵列实现大规模调控[3] - 该技术采用2018年诺贝尔奖的光镊技术,用强激光势阱稳定控制原子[3] AI与量子计算的融合 - 研究团队开发专用大模型实现光镊阵列的实时动态控制,解决了大规模原子移动难题[8] - 该成果是"AI+量子"研究的代表性案例,通过算法创新实现高度并行性和常数时间消耗[8] - AI4S(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在量子计算领域首次形成有影响力的跨界成果[7] 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 上海将量子计算作为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已组建项目经理团队推进全链条布局(整机、设备、算法、人才等)[9] - 计划打造量子计算产业集聚区,联合中国科大、合肥实验室构建长三角量子科技高地[9] - 国际顶尖学术团队已主动寻求合作,显示技术成果的全球影响力[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