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工业机理结合

搜索文档
提升运营效率 大模型加快向工业领域拓展
经济日报· 2025-08-22 00:39
工业智能体定义与特征 - 工业智能体是专为工业生产设计、具备自主感知、认知、决策和学习能力的软硬一体系统,融合工业知识图谱等多领域知识,实现从预设编程向自主决策的跃迁 [2] - 与大语言模型不同,工业智能体是机器学习、强化神经网络等技术的集合,以大模型为"脑"、工业知识为"心"、执行控制为"手"的三位一体智能系统 [4] - 工业智能体通过理解自然语言指令改变人机交互方式,无需人工逐步操作,可直接拆解任务并调用工具或外部数据源 [2] 技术应用与场景 - 推动研发从经验试错向智能驱动转变:深度分析海量数据缩短研发周期,扩大研发设计组合搜索空间 [3] - 生产制造环节实现自动化向自主化升级:优化生产排程、设备维护控制和跨系统协同,提升复杂环境自主作业能力 [3] - 供应链与企业内部管理优化:通过智能推理自主处理订单、库存预警和销量分析,增强供应链弹性并提升管理效率 [5] 效率提升成果 - 工厂工艺准备时间缩短60%,订单准交率提升20% [6] - 注塑工艺参数调试时间缩短90%以上,员工培训成本下降75% [6] - 通过OCR与多模态模型结合,降低人工录入时间和出错率,自动生成工艺流、报价与生产计划 [5][6] 市场规模与发展态势 - 全球工业智能化市场规模2024年将突破3.5万亿元,中国市场份额超过40% [1] - 工业智能体被工信部列为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的重要抓手,带动工业数据集和大模型创新迭代 [1] 技术挑战与瓶颈 - 工业门类多、行业壁垒高导致大模型算法适应性、实时性和可靠性不足 [7] - 工业现场存在数据孤岛、缺失和噪声干扰,训练数据安全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 [7] - 智能体面临API漏洞、代码供应链破坏和提示词注入等安全威胁,可能造成运行偏差 [7] 生态建设与标准化 - 需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AI平台,突破算力适配、模型压缩和调度推理等技术瓶颈 [8] - 加强智能体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建设,推动通用模型接口、数据规范和性能指标研制 [8] - 通过灯塔工厂等样板打造生态实验厂,开展模型复用、算法开源和平台对接试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