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真相

搜索文档
731部队普及读物首发 系统收录侵华日军罪证
新华社· 2025-09-17 09:50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特聘研究员、《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作者杨彦君说,当前关于 731问题研究的学术著作较多,但缺乏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这两本新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以帮 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731部队建立、扩张、覆灭及战后影响的全过程。 据介绍,《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收录了150余幅历史图片,多摘选自中、日、美、俄等国家公共 收藏机构,半数以上为近年来的新发现、新资料。其中包括731部队遗址及罪证实物图片、美国国家档 案馆收藏的细菌炸弹图纸、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保存的伯力审判现场照片,以及731部队核心成员石 井四郎等人战后活动照片。 新华社哈尔滨9月17日电(记者杨思琪、杨轩)《侵华日军731部队史实揭秘》和《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 图录》新书首发仪式17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举行。这两本普及读物系统收录了731部 队罪证,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历史真相,树立正确二战史观。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建立起覆盖亚洲多国的细菌战体系。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731部队以"防疫给 水"为名,秘密研制细菌武器,进行人体实验,是日本策划、组织和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 ...
“维护先辈荣誉,捍卫二战历史真相”(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8-14 21:51
历史贡献与共同价值观 - 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英勇抗击日军暴行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希望[2] - 塞尔维亚和中国作为正义方为二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两国共产党在抗击侵略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2][3] - 南斯拉夫游击队代表瓦尔特与中国反法西斯斗士具有相似的机智勇敢品质[2] 历史认知与现实合作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被视为世界正义斗争的典范 对维护全球和平至关重要[3] - 塞尔维亚和中国拥有相似二战历史记忆 共同反对篡改历史的行为[3] - 两国将共同在国际社会揭露历史篡改企图 维护先辈荣誉与历史真相[3]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迅速发展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 - 非一线城市如山东潍坊 日照及广东韶关展现和谐宜居与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3] - 民众生活质量获得保障 走出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3] 国际合作理念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4] - 中国基于战争经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塞尔维亚作为重要合作伙伴支持中国重大倡议[4] - 两国承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应对国际局势不确定性[4]
走进莫斯科孔子学院,对话俄罗斯青年
环球时报· 2025-05-11 21:59
中俄历史认知与文化交流 - 俄罗斯青年通过孔子学院、书籍、电影等渠道深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包括南京大屠杀(30万人死亡)、731部队人体实验等史实,并普遍认同中国在二战中付出巨大牺牲(3500万伤亡)[1][2][3] - 部分俄罗斯青年主动反驳网络上的二战历史歪曲言论,强调中俄贡献,并通过博物馆、影视作品等途径传播真实历史[3][4] - 孔子学院成为俄罗斯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核心窗口,吸引大量学生参与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5]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 -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茶文化)和流行文化(周杰伦音乐、《长津湖》《哪吒》影视作品)在俄罗斯青年中广受欢迎,视频平台(TikTok、哔哩哔哩)和社交媒体(小红书)加速传播[5][6][7] - 中国影视剧(如《长安三万里》《消失的她》)和游戏(《原神》)在俄罗斯青年群体中形成粉丝圈层,部分学生因文化兴趣计划赴华留学[6][7] - 俄罗斯青年最向往的中国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及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认为中俄关系深化将推动更多文化交流活动(如互办展览、文艺演出)[7]
让俄中友谊故事世代流传
人民日报· 2025-05-08 22:10
中俄历史友谊回顾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俄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的历史情谊[1] - 文章提到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和伏尔加河般深厚,是世代友好的源泉[1] - 俄罗斯援华抗日老战士后代表示要坚定守护历史记忆,让俄中友谊故事世代流传[1] 俄罗斯老战士后代讲述历史 - 尤里·扎维齐奥诺夫回忆父亲加夫里尔·扎维齐翁在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的经历,提到中国军民为苏联红军提供必需品[2] - 扎维齐奥诺夫参加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活动,并提到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友谊[2] - 扎维齐奥诺夫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期待与中国朋友共同庆祝[2] 苏联援华航空队事迹 - 安德烈·马特维耶夫讲述祖父尼古拉·马特维耶夫作为苏联援华航空队指挥官在中国参加13次空战并击落5架敌机的经历[3] - 尼古拉·马特维耶夫在兰州附近牺牲,中国在兰州空战纪念亭为其设立纪念碑[3] - 安德烈通过整理遗物和资料,了解到祖父在中国的战斗经历以及中国军民对其的救助[4][5] 中俄友谊的延续与纪念 - 中国在9个省区68座城市修建了百余座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塔等设施,保存完好[6] - 重庆一对母子为苏联援华飞行员英雄库里申科守墓半个世纪,成为两国友谊的真实写照[6] - 俄罗斯援华抗日老战士后代活跃在中俄友好一线,继续传承先辈的友谊[6] 历史教育与合作 - 苏联飞行员后代如娜塔莉娅·斯柳萨列娃和伊利亚·杰姆琴科通过传记、纪录片和宣传活动弘扬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事迹[7] - 杰姆琴科强调必须反对歪曲二战历史的图谋,呼吁俄中两国加强合作,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