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政策

搜索文档
谁能想到,第一个倒下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百年中立的瑞士?
搜狐财经· 2025-08-29 23:07
瑞士银行业财富流失 - 瑞士银行业私人财富总额过去三年蒸发4800亿美元 相当于瑞士半年GDP [5] - 瑞银因协助俄罗斯寡头洗钱被指控 导致1200亿美元私人银行资产被转移 [9] - 瑞士央行2025年8月宣布第六次降息 利率下调25个基点 [5] 支柱产业受关税冲击 - 美国对瑞士手表 机械和巧克力征收39%惩罚性关税 税率高出对欧盟关税一倍有余 [7] - 2023年瑞士手表出口额达200亿瑞士法郎 关税政策导致订单锐减和工厂裁员 [7] 金融信誉体系崩塌 - 瑞士2022年2月28日冻结俄罗斯82.3亿美元资产 主动撕毁207年永久中立承诺 [11] - 2024年6月与美国签署金融数据交换协议 终结自1934年延续的百年银行保密制度 [13] - 2023年拦截伊朗人道主义物资导致伊朗石油订单转投中国 [13] 区域竞争格局变化 - 新加坡2024年私人银行托管资产增长30% 大部分来自瑞士转移的资产 [18] - 迪拜推出"瑞士2.0模式" 提供免税 保密和不问资金来源的服务 [18] - 超过2700个家族办公室将资产从瑞士转移至香港和新加坡 [9] 地缘政治影响 - 芬兰2023年加入北约 奥地利和瑞典重新审视外交政策 [21] - 瑞士国内德语区与法语区 意大利语区在中立政策上出现民意分裂 [25] - 瑞士联邦主席赴华盛顿未能见到特朗普 传统盟友关系受挫 [18]
从孤立到称霸: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基石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59
门罗主义的历史渊源 - 门罗主义并非由门罗和约翰·昆西·亚当斯单独开创,而是美国早期多位政治家和外交政策共同发展的结果 [1][27] - 华盛顿政府最早提出美国主导西半球事务的意图,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明确主张"在美洲事务中占主导地位" [10] - 杰斐逊通过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买案以1500万美元获得远超预期的领土,拿破仑评论此举将"壮大美国实力并为英国树立海外对手" [23] 不干涉与中立原则的形成 - 华盛顿于1793年英法战争期间确立中立政策,拒绝履行美法条约中的军事义务,强调"战争非保卫战"且条约带有"殖民色彩历史遗留痕迹" [7] - 约翰·亚当斯继任后坚定遵从中立政策,使美国"完全从欧洲事务中脱离" [8] - 华盛顿在就任总统前已提出"脱离欧洲政治和战争迷宫"的构想,主张通过中央政府预防各州卷入欧洲纷争 [11] 领土扩张政策的实践 - 汉密尔顿早于杰斐逊主张武力控制密西西比河和西南地区,杰斐逊则通过外交途径完成路易斯安那购买 [10] - 麦迪逊政府于1811年通过国会联合决议,宣布对美国南部边境土地(西佛罗里达)的临时占领权,强调"落入外国势力手中将深感不安" [24][25] - 杰斐逊认为新奥尔良是"地球关键地点",1802年警告法国"占领新奥尔良即美法友谊终结日,美国必然同英国结盟" [21] 外交思想的共识与延续 - 英国政治家托马斯·波纳尔1780年提出"美国必须避免与欧洲政治关系复杂化",除商业外应"避开纠缠不清的同盟" [14] - 杰斐逊1820年主张"所有美洲国家纳入美国政策体系",强调"完全独立和脱离于欧洲体系" [17] - 1865年国务卿苏厄德明确将门罗主义称为"与美国历史一样古老的基石",虽未写入《独立宣言》或《宪法》,但灵感可追溯至"五月花"号殖民时期 [3] 国际互动与政策成型 - 英国外交大臣坎宁推动希腊独立并促使俄国脱离神圣同盟,间接促成门罗主义中"反对欧洲干涉新世界"的表述 [27][29] - 门罗宣言用大量篇幅歌颂"希腊人民英雄般抗争",其外交辞令实为与英国共同牵制俄国的策略 [29] - 1811年国会已通过麦迪逊政策决议,故门罗主义"无需立法机构重申"而成为两党共同维持的既定政策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