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涉原则

搜索文档
从孤立到称霸: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基石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59
门罗主义的历史渊源 - 门罗主义并非由门罗和约翰·昆西·亚当斯单独开创,而是美国早期多位政治家和外交政策共同发展的结果 [1][27] - 华盛顿政府最早提出美国主导西半球事务的意图,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明确主张"在美洲事务中占主导地位" [10] - 杰斐逊通过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买案以1500万美元获得远超预期的领土,拿破仑评论此举将"壮大美国实力并为英国树立海外对手" [23] 不干涉与中立原则的形成 - 华盛顿于1793年英法战争期间确立中立政策,拒绝履行美法条约中的军事义务,强调"战争非保卫战"且条约带有"殖民色彩历史遗留痕迹" [7] - 约翰·亚当斯继任后坚定遵从中立政策,使美国"完全从欧洲事务中脱离" [8] - 华盛顿在就任总统前已提出"脱离欧洲政治和战争迷宫"的构想,主张通过中央政府预防各州卷入欧洲纷争 [11] 领土扩张政策的实践 - 汉密尔顿早于杰斐逊主张武力控制密西西比河和西南地区,杰斐逊则通过外交途径完成路易斯安那购买 [10] - 麦迪逊政府于1811年通过国会联合决议,宣布对美国南部边境土地(西佛罗里达)的临时占领权,强调"落入外国势力手中将深感不安" [24][25] - 杰斐逊认为新奥尔良是"地球关键地点",1802年警告法国"占领新奥尔良即美法友谊终结日,美国必然同英国结盟" [21] 外交思想的共识与延续 - 英国政治家托马斯·波纳尔1780年提出"美国必须避免与欧洲政治关系复杂化",除商业外应"避开纠缠不清的同盟" [14] - 杰斐逊1820年主张"所有美洲国家纳入美国政策体系",强调"完全独立和脱离于欧洲体系" [17] - 1865年国务卿苏厄德明确将门罗主义称为"与美国历史一样古老的基石",虽未写入《独立宣言》或《宪法》,但灵感可追溯至"五月花"号殖民时期 [3] 国际互动与政策成型 - 英国外交大臣坎宁推动希腊独立并促使俄国脱离神圣同盟,间接促成门罗主义中"反对欧洲干涉新世界"的表述 [27][29] - 门罗宣言用大量篇幅歌颂"希腊人民英雄般抗争",其外交辞令实为与英国共同牵制俄国的策略 [29] - 1811年国会已通过麦迪逊政策决议,故门罗主义"无需立法机构重申"而成为两党共同维持的既定政策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