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营养方案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体重管理食品行业概览:近80%执行难?科学营养配比,让体重管理事半功倍
头豹研究院· 2025-09-25 12:3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 核心观点 - 中国超重肥胖问题严峻,6岁以上人群超重肥胖率突破50%,男性肥胖率18.2%为女性9.4%的近两倍,催生千亿级体重管理食品市场需求 [5] - 行业从粗放式减肥茶产品迈向科学化发展阶段,通过标准体系完善与功能性研发升级,实现向科学体重管理解决方案的转型 [4] - 市场呈现"头部引领、传统稳健、新兴突围"的竞争格局,行业正向功能细分与价值创新方向升级发展 [6] - 行业加速向"科学配方+个性服务+数字生态"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型,领先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全周期服务生态构建重塑市场格局 [7] 行业综述 - 肥胖定义: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提示中心型肥胖 [17][18] - 肥胖健康影响:肥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归因分数达51.5%,脂肪肝47.2%,2型糖尿病36.3%,高血压22% [19][20] - 体重管理食品分类:代餐类及饮料(热量可控、营养科学)、减重膳食补充剂(非药物性、调节代谢)、营养补充饮品(弥补膳食缺口) [23][24] - 发展历程:从1990年代减肥茶萌芽(如大印象减肥茶),到2017年后科学代餐主流化,2024年出现低GI营养欧包等创新产品 [29][30] - 政策环境:2024-2025年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如《体重管理指导原则》《肥胖症诊疗指南》),推动行业向精准化、规范化发展 [33] - 市场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180.3亿元,2024年增长至989.6亿元(CAGR 53.1%),预计2029年达3,863.7亿元(CAGR 26.1%) [35][37]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结构:上游为原料供应商(药食同源原料占主导,如枸杞17.6%、阿胶14.7%),中游为生产制造商(分传统厂商和创新企业),下游为线上线下销售终端 [41][42][48] - 上游原料: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决明子使用频率43%、荷叶34%、左旋肉碱30%,药食同源原料TOP10总规模超2,400亿元 [45][46][48] - 中游市场:减脂饮品2025年6月单月销售额1,661.65万元(同比增82.4%),麦片品类市占率40.2% [52][53] - 下游需求:202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1.87%,36%受访网民存在主观超重认知,超70%具备主动管理意识,90%有付费意愿 [58][59] - 消费目标:26%消费者以健康改善为核心,24%专注于塑形/保持体型,21%以减重为主要目标 [60][61] 竞争格局 - 竞争梯队:头部企业(如碧生源)通过品牌与研发优势主导市场,传统品牌(如同仁堂)依托渠道积淀,新兴品牌(如诺特兰德)凭借电商创新崛起 [6][65][68] - 发展趋势:行业从同质化竞争向价值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成为关键变量,功能性细分和个性化定制成为新增长点 [6][69] 企业分析 - 北京同仁堂:2024年医药工业收入119.12亿元(2020-2024年CAGR 11.7%),医药商业收入112.3亿元(CAGR 11.3%),在体重管理领域依托中医药特色布局健脾祛湿类产品 [76][79][80] 行业发展趋势 - 需求驱动:2025年中国41%成年人超重,2030年超重/肥胖总人数预计突破5.15亿,76%消费者面临体重管理执行困难 [72] - 升级方向:从单一产品向"科学配方+个性服务+数字生态"综合解决方案升级,政策与消费双轮驱动专业化、精准化发展 [71][73]
2025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品牌推荐:科学配方与安全营养的完美结合,守护特殊健康需求!
头豹研究院· 2025-06-17 12: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特医食品是满足特定人群营养需求的配方食品,在治疗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表现卓越,虽当前市场认知不足、体量小,但随着产品、政策、诊疗和渠道等因素改善,市场将快速扩容,成为营养健康领域新兴分支,未来行业在成分研究、精准营养和工艺质量控制上有良好发展趋势 [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特医食品是为特定人群营养需求配制,须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食用,随着政策规范、获批产品增加、国产化优势显现和入局企业多样,未来市场将快速增长 [4] - 特医食品用于满足特定人群营养素或膳食特殊需要,能提升患者治疗和康复水平,适用范围覆盖各年龄段 [5] - 特医食品行业国际上从药品向食品转型,中国从初步应用到规范化管理,应用始于婴儿,21世纪后全球产业高速增长 [6] 市场现状 - 2019 - 2023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由44.3亿元增至185.8亿元,年复合增速43.1%,预计到2028年达470.3亿元,年复合增速20.4%,此前以药品流通,2015 - 2016年政策规范后市场规模增长,虽当前认知和标准不足致渗透率低、体量小,但未来产品、诊疗、销售等因素将驱动市场扩容 [7][8] - 氨基酸是特膳食品关键原料,国际应用历史久且规范完善,2023年国内相关公告解决企业配方产品注册瓶颈,打破进口依赖 [9] - 特医食品用户分院外慢性病患者和住院患者,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住院患者营养风险高,老龄化使老年群体对特医食品需求攀升 [10][11]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获批产品数量与市场布局、临床验证与证据支持、研发投资与持续创新能力、全球布局与国际合作 [12] - 国产企业和产品数量多,但境内企业产品单一,雀巢获批产品最多,企业差异化布局有望提升竞争力 [16] - 推荐人福医药、辰欣药业、贝因美、冬泽特医、君悦营养、麦孚营养、圣元营养、若尧特医、恒瑞健康、爱优诺十大品牌,各品牌在研发、质量、市场等方面有各自优势 [17][18][19] 发展趋势 - 基于成分全谱系研究和技术突破,特医食品关键成分解析加深,新型功能组分被挖掘,推动核心功能基料自主创新和产品科学性有效性提升 [31] - 特医食品设计理念向多营养素协同转变,结合基因检测和代谢组学可实现个性化产品设计,助力患者康复 [32] - 技术创新解决功能组分活性保持问题,干湿复合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和质量控制保障营养素精确配比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