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维投资框架
icon
搜索文档
从蛰伏到攀峰,投身创新药浪潮
券商中国· 2025-07-17 23:29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 - 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特性,耗时8-10年,投入超数十亿美元,面临靶点不确定性、资金链断裂、审批严苛等五大核心挑战 [2] - 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后以仿制药为主,改革开放后进入"仿创结合"阶段,2015年监管改革(清理2万药品文号、加入ICH)成为转折点 [4][5] - 2018年后资本加速涌入,港交所18A规则与科创板开板推动融资便利化 [6] - 2025年进入爆发期:1-5月批准20余款1类新药(超2020年总量),5月29日单日批准11款(含7款1类新药),ASCO年会中国贡献73项口头报告,Q1对外授权41起(369亿美元) [7][8] 创新药投资市场表现 - 2025年医药板块强势上涨:万得医药指数涨26.7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47.89%,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上半年收益率达75.18% [10] - 上涨逻辑包括估值修复(前期折价明显)和基本面改善(企业报表拐点+海外授权交易支撑) [10] - 投资本质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核心矛盾为"供给创造需求"(如肿瘤免疫疗法重塑行业格局) [11][12] 创新药投资策略框架 - 三维投资框架:产业周期(聚焦肿瘤免疫、自免疾病等强需求领域)、公司成长周期(关注产品竞争力与造血能力)、资本市场周期(警惕估值泡沫) [17][18][19] - 持仓集中于两类企业:颠覆性创新研发型(侧重海外授权潜力)和商业化放量型(关注报表改善),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79.37% [16] 医药投研团队建设 - 长城基金采用"老带新"梯队模式,谭小兵(10年经验)负责宏观政策与产业趋势,梁福睿(医学/生物技术背景)专注技术验证与估值拐点 [14][21] - 产品线覆盖A/H股,形成"政策+科技+产业链"立体布局:长城大健康A(政策导向创新药)、长城医药科技(生物科技/AI制药)、长城医疗保健(全产业链) [22] - 团队协作机制强调跨领域融合(如龙宇飞博士主导"AI+医疗"赛道),通过共享策略降低单一赛道风险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