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经典抗战雕塑:镌刻不屈的力量
海南日报· 2025-09-15 02:38
雕塑艺术创作主题 - 雕塑作品通过战场冲锋、全民支援、铭记苦难和精神延续四大主题展现抗战历史 [8] - 战场冲锋主题聚焦军人钢铁意志 代表作品包括刘开渠1933年创作的《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吴为山2025年创作的《左权》雕塑 [9][10] - 全民支援主题展现平民抗战力量 包含1976年潘鹤与梁明诚创作的《大刀进行曲》群雕和海南7.7米高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雕塑 [11] 艺术创作手法 - 刘开渠采用写实风格创作 通过钢盔弹孔、袖口磨损等实物细节和人体力学姿态展现爆发力 [9] - 吴为山在《左权》作品中运用刚柔并济手法 军装褶皱刻成太行山轮廓象征与土地融合 [10] - 《大刀进行曲》通过6个不同身份形象的互动感设计 展现农民与战士并肩作战的生动场景 [11] 作品历史意义 -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雕塑包含惠通桥、鹰嘴崖图案和《告别南洋》歌词等故事化细节 展现华侨赤子之心 [11][12] - 吴为山2007年创作的南京大屠杀组雕通过《家破人亡》11.5米高母亲形象采用大写意刀法 表现"连眼泪都流干"的绝望 [12][13] - 《逃难》群雕通过婴儿趴在亡母身上吮奶、儿子搀扶光脚老母亲等史料细节还原历史苦难 [13] 当代传承价值 - 黎明作品《义勇军进行曲》通过曲谱石材反射光线形成历史与当下交融的互动效果 [14][15] - 2025年广州雕塑公园举行国歌合唱活动 青少年通过弦乐演奏与合唱结合形式传递时代担当 [14] - 左权县小学生2025年5月在《左权》雕塑前朗诵家书 实现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10][14]
是歌声,是号角(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抗战文化宣传 - 1937年周小燕首唱《长城谣》激发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的抗日意志 [3] - 1938年武汉涌现数百个歌咏团和宣传队成为抗战歌咏核心 [5] - 抗战期间歌曲被选入动画短片《抗战歌辑》和电影《热血忠魂》成为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 [9] 海外募捐与影响 - 1938年底武汉合唱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义演200多场吸引210万人次观看 [10] - 南洋巡演筹得230万叻币赈济款并推动侨胞捐献金饰和月薪(例如陈昌雄捐月薪45叻币中的36叻币) [9][10] - 演出直接促使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并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口开展音乐动员活动 [9][10] 艺术与教育传承 - 周小燕1947年回国后投身声乐教育在上海音乐学院培养声乐人才 [13] - 其父周苍柏将经营多年的海光农圃捐赠国家成为东湖风景区前身 [14] - 《长城谣》超越时代成为全球华人精神符号并持续传播民族精神 [11][15]
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14 20:32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研讨会和圆桌对话,多位专家学者和华媒代表就厚植家国情怀赓续民族精神、智媒 时代华媒的发展路径等展开对话交流。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捐赠仪式,中国新闻社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捐赠《生命线.滇缅公路》画 卷,致敬历史、传承记忆。 本报电(记者杨文明)近日,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来自五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 的1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会聚一堂,以媒为桥、交流互鉴。 本届论坛以"致胜利话复兴谋大同"为主题,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会代表认为,华文媒体应继续传承民族精神与抗战精神,广泛团结海外侨胞, 既要向国际社会清晰传递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推动互利共赢的坚定理念,更要以融通中外的叙事方式讲 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文明进步注入媒体力量。 ...
聆听白山黑水间的热血壮歌(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2025-09-13 21:5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 号召人民团结抗日并指出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驱逐帝国主义 [7] - 中共中央连续发表决议和宣言 提出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第一个指出赢得胜利的途径是动员全体人民团结抗战 [7] - 中共满洲省委党员仅2000多人 但像火种一样使东北抗日烽火持续燃烧14年直至胜利 [10]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与贡献 - 中共满洲省委组建10余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成为东北抗战中坚力量 [8] -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统一改编为11个军 总兵力达3万余人 活动范围覆盖70余县 [9] - 东北抗联以顽强意志持续打击侵略者 最多时牵制70万日军 为全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11] 抗日斗争的艰苦历程与牺牲 - 东北抗联战斗条件极其艰苦 缺粮时啃树皮饮冰雪 缺武器就从敌人手中夺取 [10] - 军级以上干部牺牲20余人 师级以上干部牺牲100余人 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 [10][11] - 赵一曼受酷刑9个月始终坚贞不屈 牺牲前给儿子遗书表明为国牺牲的决心 [12] 历史教育与精神传承 - 博物馆开展面向中小学的研学课程和大学生思政课程 创新社会教育活动形式 [14] - 小志愿者出演抗战历史舞台剧《黑土英魂》 以立体鲜活方式呈现历史 [14] - 每年9月18日沈阳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撞响14下警钟警示勿忘国耻 [14] 国际影响与历史见证 - 共产党员巩天民为首的九人小组冒死搜集400多页日军侵华罪证 提交国联调查团 [8] - 1933年国联裁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建立伪满洲国属于侵略行为 [8] - 日本二战遗孤捐资兴建感谢中国养父母碑 体现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宽厚品格 [13][14]
“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以物鉴史)
人民日报· 2025-09-12 22:16
图①②③分别为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的杨靖宇将军的毛笔、战士 们使用过的陶药罐、铁铧。 以上图片均为孟庆旭提供 铮铮铁骨战强敌,山河不忘丰碑存。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公布。红石砬子 抗日根据地遗址、爱国华侨蚁光炎位列其中。让我们共同走进英雄的土地、英雄的故事,感悟伟大抗战 精神。 这些房屋后的山坡上,隐蔽着两排交错设置的战斗工事,这些战斗工事依托山坡修建,向下挖掘成月牙 形壕沟,挖掘出的土石堆筑于壕沟前构成胸墙掩体。在山脊上也修建有同样的数座战斗工事,构成高下 交错的战斗防御体系,拱卫着山脚下的抗联"密营"。顺着"密营"房屋后的山坡可直达山脊,山脊上是曲 折的林间小径,可通往根据地内的其他"密营",上述种种,形成了可战可退的抗联游击战体系。 相较而言,小姚家沟内的地形较为开阔,遗迹体系中居住功能突出。沿着谷路进入,途中经过石人沟地 窨子哨卡,继续前行数百米便来到小姚家沟抗联驻扎地。越过谷口地窨子岗哨,在对面战斗工事的监视 下,小姚家沟居住区一览无余,五座石砌火炕房址顺着山势依次分布在山前 ...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 2025-09-12 22:16
初秋的风,携着一则讯息翻山越海,轻轻叩动了境外华侨华人的心扉。 8月29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包括4处境外抗战纪念 设施。这一刻,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为之动容、为之振奋。 8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在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在抗战遗址加设纪念牌匾及史实资讯等,让市民更全面认识抗战历史和抗 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珍爱和平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许多华侨华人相聚在境外的抗战纪念设施,开展纪念活动,深切缅怀抗日英烈 和遇难同胞,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铭记历史 8月7日,缅甸密支那市郊,碧空如洗。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组织密支那云南同乡会联合密支那全体侨 团侨社代表、中资企业代表、育成学校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共200余人,来到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前,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默哀。 20世纪40年代,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派出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对亚洲太平 洋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重要的 ...
“国家和人民都记得您”(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
人民日报· 2025-09-12 05:26
受访者供图 阅兵场上,战旗方队的官兵们守护着"左权独立营"等功勋荣誉旗帜,那一刻,沙峰激动不已,"我想告 诉姥爷,国家和人民都记得您!这盛世如您所愿!"(本报记者 郑洋洋) 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前,沙峰早早就把一张照片存在手 机上——那是姥爷左权、姥姥刘志兰和母亲左太北一家三口唯一的合影。 沙峰的姥爷左权将军1905年3月15日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将军担任八 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 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5日,左权将军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 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是八路军在抗 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在阅兵现场,看到徒步方队手握新式武器威武地走过长安街,沙峰激动地打开了手机上的合影。"80多 年前,姥爷领导创建的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沙峰说,"我想用 这种特别的方式让姥爷看看,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他应该会非常欣慰。" 沙峰在纪念大会现 ...
赓续桑梓情,汇聚同乡力,共谱新篇章——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4:02
中新网昆明9月12日电 题:赓续桑梓情,汇聚同乡力,共谱新篇章——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 举行 作者 陈静 罗婕 缪超 韩帅南 80余年前,中国抗战烽火连天,海外云南侨胞以"毁家纾难"的担当,与家乡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80年后,云岭大地气象万千,世界云南同乡循着先辈足迹归来,忆峥嵘往昔,看经济勃兴,与乡亲共筑 梦想。 9月8日至10日,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在滇举办,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云南同乡和 海外嘉宾赴会,叙乡情、致胜利、共谱云岭新华章。 忆往昔:铭记烽火岁月,赓续抗战精神 烽火连侨心,万里共国殇。 云南是中国五大侨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有200多万人,广泛分布于全 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东南亚地区最为集中。 9月8日, 以"叙乡情 致胜利 共谱云岭新华章"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李 嘉娴 摄 日,"南侨机工故事会"在云南昆明西山艾维美术馆举行,与会嘉宾拜谒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并 默哀。 李嘉娴 摄 此外,与会嘉宾还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感受"文武双璧·献身救国"的磅礴力量;拜访 龙陵松山战役旧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做好抗战精神传承弘扬、作风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黄坤明主持会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2 02:07
会议核心议题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2]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3] - 套开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 [1][4]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相关精神贯彻 - 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把党的领导贯穿广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2] - 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要求坚定扛起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要求深刻认识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以底线思维应对风险挑战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2] - 强调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 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办好民生事业、补齐民生短板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2] - 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加强革命历史教育 引导干部群众汲取智慧力量 坚定信心、鼓舞斗志 开创广东改革发展新局面 [2] 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落实 - 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强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 -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 贯彻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推动广东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3] - 强调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抓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突出国庆假期安全防范、防汛防台风和秋冬森林防灭火工作 [3] - 要求深入细致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安全保障工作 确保赛事平稳顺利进行 [3]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部署 - 肯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 要求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4] - 坚持思想政治引领 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作风建设始终 长期学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4] - 推动作风建设融入日常 强化对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及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引导 深化突出问题整改整治 [4][5] - 支持鼓励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担当作为 聚焦全省重点工作创先争优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膺担当 [4][5] - 压紧压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 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扛起主体责任 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 强化严管严治和问责问效 [5]
读懂抗战诗词里的精神根脉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21
于是,士兵拿枪又拿笔,读书人更是提笔抒怀。抗战诗的作者,有的就是在抗敌一线冲锋陷阵的将士, 如朱德、陈毅、冯玉祥等都率军打仗,叱咤疆场。有的虽不是军人,但也曾亲上前线,目睹战士的英 勇、战争的惨烈,如郭沫若曾访问昆山前线,田汉多次至前线慰劳战士,老舍也曾探访北方战场将士。 其中,不少人从事教育、新闻等文教宣传工作,张默君、何香凝、谢冰莹等知识女性也以诗词述事咏 怀。他们心中装着百姓,装着救国救民的志愿,笔下才有众志成城的人民抗战图景。如毛泽东《祭黄陵 文》说,"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郭沫若《归国杂吟》道,"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 抗战诗词紧扣战争,真切及时地叙写战事,具有鲜明的纪实性。从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到卢沟桥事 变,从百灵庙大捷、平型关大捷到抗战胜利,每一次重大战事,都牵动着诗人的心弦。例如,陈懋恒 《抗战百一诗》记述北平战斗、台儿庄战役中以身殉国的英雄群体,陈友琴《惊闻八百壮士遇难》记录 震惊中外的"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还有不少诗作,以传记方式为英雄塑像,颂赞左权、蔡廷锴、 《抗战诗词三百首》:周兴陆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出 版。 若干年前,我曾有宏愿编纂《抗战诗 ...